摘要:
11月14日,市民在“许昌市民之家”办理房产相关业务。
11月14日,在东城区科技广场东侧,一座“高大上”的建筑门前,车水马龙,人流穿梭。楼顶,红色的“许昌市民之家”6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许昌市民之家”究竟能给咱许昌的老百姓带来哪些便利?在“许昌市民之家”试运行首日,记者进行了实地体验。
首日受理服务事项3471件
11月14日9时,记者来到东城区科技广场东侧、南海街与竹林路交会处向南100米的“许昌市民之家”。从大门进入,一楼是人社医保社保服务区。大厅内整洁宽敞,等候区、填表区井然有序。大厅设置有自动取号机,并提供引导服务,群众可以根据各自需办理的业务取号后到等候区休息。二楼大厅是公安交警服务区和民生服务区,公安窗口前排成了长龙。这里主要办理户口准迁证、临时身份证、消防审核、机动车违法行为处理等26项审批项目。三楼设置的“三证合一”专区由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窗口组成。四楼主要是不动产登记服务区,税务、国土、住建等部门在这里提供“流水线”服务,使群众办理业务快速高效。
当天上午,52岁的赵凯民来到“许昌市民之家”,不到两分钟就办完了契税手续。他乐呵呵地说:“‘市民之家’就是温馨便捷的服务之家。”“许昌市民之家”试运行首日,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3471件。
打造最优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从企业登记、注册到个人医保、社保,从不动产登记到水、电、暖服务,总建筑面积8417平方米的“许昌市民之家”设有市直37个部门的136个为民服务窗口。它将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职能全部纳入,并开展包括水、电、气、暖等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全市285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入驻”“许昌市民之家”集中办理。“许昌市民之家”打造了集“行政审批服务、便民服务、政民一动”三大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许昌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
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办事流程进行压缩、调整,全市仅保留98项行政审批事项,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的省辖市。建设“许昌市民之家”,不仅使许昌市行政服务硬件设施实现“换档升级”,而且是许昌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许昌市民之家”建成投用,使我市行政服务硬件设施实现“换档升级”,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的办事服务大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市行政服务中心将以“许昌市民之家”建成投用为契机,发挥“互联网+政务”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建设网上“市民之家”、网上“中介超市”,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细节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许昌市民之家”设置有两部直行电梯和两部自动步梯,还有三个步行楼梯。“许昌市民之家”还设置了全天窗和玻璃幕墙,宽敞明亮。
一楼大厅有自动取号机,并提供引导服务,群众可以根据各自需办理的业务取号后在等候区休息,由窗口工作人员按顺序叫号办理。“许昌市民之家”设置有直饮水系统,每个楼层均有一个开水间,提供经过净化过滤、可以直接饮用的开水。在二楼大厅,有一个特别设置的“爱心育婴室”,为哺乳期的女士提供方便。四楼正在建设的自助服务区和商务休闲区将设置自助服务设备,实现全市所有审批和服务事项查询等功能;同时,将与市图书馆联合设置图书借阅机,使办事群众可以在这里边等号边读书。
“没想到‘市民之家’的服务这么好,贴心的服务从这些小细节中就可以看出来。”来办事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许昌市民之家”让她真正感受到了家人般的体贴和温暖。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