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著名书法家陈桂春,把书法当作毕生追求 如今鬓发花白,仍旧不忘初心,孜孜不倦追求艺术之梦

一支毫锥书人生,一间陋室透书香

2016-11-21 10:38:17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我要分享:

摘要:

陈桂春作品:《心泰身宁》

陈桂春正在挥毫创作。记者 陈晨 摄

陈桂春作品:毛泽东《沁园春·雪》

陈桂春作品:《惠风和畅》

陈桂春作品:苏轼《琴诗》

陈桂春作品:《厚德载物》(书法作品均为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 陈晨) 他衣着朴素,为人低调,诚挚热情,谦逊好学。30多年来,他把书法事业当作毕生追求,把大量的精力投入所喜爱的书法事业。如今,他已从风华正茂的少年变为了鬓发花白的老人。但无论时光荏苒,世事更迭,他依旧初心不改,默默地坚守,在一间仅十余平方米的小屋内笔耕不辍,奋力攀登,孜孜不倦追求着自己的艺术之梦。他就是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书协隶属专业委员会委员、许昌市书协顾问,年过六旬的我市著名书法家陈桂春。11月9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市区七一路一个普通的院子里,这里是许昌市饮食公司的办公地点。在楼顶一间仅十余平方米的房间内,记者见到了正在习字的陈桂春。仔细打量,只见不大的房间内挂满了他的作品,一边是精工细琢的蝇头小楷,一边是龙飞凤舞的挥毫泼墨,笔法秀逸,藏蕴含蓄。占了房间大半的桌案上则放满了字帖、宣纸、砚台等书写工具,无声地向人们展示着主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我退休前就在许昌市饮食公司上班,这里就是我的办公室,也一直是我的书房。我退休后,公司领导对我很照顾,且对文化事业很支持,就把这里留给我继续使用。”陈桂春说,这个小小的房间,可以说一直是他释放才情和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

通过交谈记者了解到,在陈桂春的记忆里,他从少年开始就喜欢写字。“我的父亲是邮政系统的技术人员,写得一手好字。受他熏陶,小学时,我就对书法极其爱好。因此,我当时的书法作品常被老师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对象。”陈桂春说,后来,他在许昌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文学、书法,系统地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理论等方面的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通人和,百业待兴。随着全国书协和省书协、市书协的相继成立,书法热潮迅速席卷神州大地。受书法热潮影响,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开始潜心临帖,研习书法。”陈桂春说,书法,书写法度之谓也,书法创作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不能随心所欲。临帖是初学书法者的必经之路,从长期的临帖学习中,逐渐领悟古人的用笔、章法、结字、布局、变化等书写技巧,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我较善隶属,也最喜隶属,就是喜欢它的艺术性强,喜欢它的风格多样。如今,我依然保持着每天上午都来小屋习字两三个小时的习惯,从未间断。”陈桂春认为,书法创作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初学者必须通过长时间的临帖学习,痴迷其中,细心琢磨领悟,方可体会到书法家的用笔之妙、布局之精、变化之新。但是,临帖需要“笔笔有古人”,书法创作更要“笔笔无古人”,不拘泥于古人的笔法,在入帖和出帖之间灵活转换,不着痕迹,则可达到书法境界的奇伟、瑰丽、非常之观。

在陈桂春看来,书法是思想和感情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读者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点、撇、钩、捺组成的一个个汉字,与书写者进行情感交流和语言沟通,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同时,书法家要用自己过硬的作品说话,在书法创作中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书法家对自己的书法作品不能孤芳自赏、自我陶醉,而要真正交给读者评判。

“多读书,勤临帖,多交流,是学书者成功的基本条件。”陈桂春表示,书法家在40岁之前是以才情、禀赋、气力等成就书法作品;40岁之后,随着人体整体机能由盛转衰,需要以功力、学问、阅历等成就书法作品,并通过博览群书涵养性情、提升学养,让个人书法作品濡染上浓厚的书卷气和学问气。学问和书法两者合二为一、相融共生,是一个书法家最大的成功。

的确,如今,已过耳顺之年的陈桂春依然沉浸在自己精心营造的书法天地里,笔耕不辍,乐此不疲,不知岁月蹉跎。“思想、感情和观点可以用语言表达,书法作品也可以。有时候,安静无声的文字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陈桂春说,如果可以,他会一直这么写下去,笔耕不辍,书写一生。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