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全国“百强县市”缘何再度花落禹州

摘要:

近日,2016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在“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禹州列50位,较2015年前移了1个位次,在河南省上榜的四个县市中位居第二。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禹州市无疑走在了全市各县(市、区)的前列,也为各县(市、区)树立了标杆。

结构转型 产业升级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等联合推出的“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是依据经济发展速度指数、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经济发展效益指数、居民收入水平指数等评比得来的,其含金量和权威性毋庸置疑。

作为一个曾经的资源型县市,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禹州市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展呢?翻开该市的“经济账簿”,答案一目了然:装备制造、中医药两大接续主导产业挑起大梁,钧陶瓷、发制品、食品、铸造四大特色产业迅猛发展,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当年煤炭的“一枝独秀”已经被今日的“百花齐放”所取代;2016年上半年,禹州市生产总值完成244.3亿元,增长9.2%,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7亿元,增长25.7%,高于全省1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都高于全省水平。

近年来,禹州市始终把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作为主攻任务,坚持“调优激活存量、扩充优质增量、主动有序减量、提高发展质量”并举,加快新旧动力转换。如今的禹州,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冷链装备、板框压滤等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已成长为全市第一大产业;中药材种植及医药生产、批发、物流、电子商务等企业有100余家,青蒿素提取、中药颗粒制剂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已备案、核准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17个,规划总装机容量2600兆瓦;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40%,占据半壁江山。

科学发展的实践表明,禹州市正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创新发展 项目挂帅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强市之策。今年,禹州市首次进入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县市,并排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20位。

近年来,禹州市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成了“三园两众创”创新平台,组建了全省第一个大数据管理局,规划建设了智慧街区高科技营销平台,引进了青蒿素研发与应用等多支顶尖科技创新团队。该市先后涌现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9%,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称号。

为牢牢扭住项目建设这个总抓手,禹州市着眼于“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坚持有解思维、改革闯路、专业方法的工作理念,保持迎难而上、克难攻坚、战无不胜的精神状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强力实施“五大建设、五大战区、十二项重点工程、五大行动保障”,使一大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使得禹州发展的支撑力、承载力、保障力全面提升。

拉高标杆 两手发力

在今年召开的禹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该市确定了“转型为重、生态优先、民生至上,奋力夺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的发展主题,定下了“两美两好一率先”(建设美丽禹州,共享美好生活;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好于全省、许昌市平均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按照许昌市委、市政府“拉高标杆、做强产业、两手发力、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求,禹州市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实施了“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腾飞”行动计划和为期半年的集中教育活动,设立了5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和每年1000万元的政府奖励资金,尽力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加油助力。

坚持转型为重,坚持生态优先, 坚持民生至上……禹州市突出产业升级,厚植发展优势,注重民生民本,在科学发展中克难攻坚,在协调发展中谋求跨越。“建设美丽禹州,共享美好生活”不仅是响亮的口号,而且是该市上下一心、铿锵前行的坚定脚步。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