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许昌公厕,彰显城市细节之美

内置熏香、洗手液,铺设无障碍通道,设置“公厕地图”,还有“会唱歌”的音乐公厕……人们如厕成了另一种“享受”

摘要:

八一路垃圾中转站隔壁“会唱歌”的公厕。


核心提示

俗话说,“人有三急,如厕第一”。公厕已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0世纪90年代,许昌的公厕比较少,并且大多是旱厕,蚊蝇飞舞、恶臭逼人,人们走到公厕门前唯恐避之不及。从2000年起,许昌的公厕逐步发生着变化。经过10多年的“蜕变”,许昌的公厕成了许昌城的一道风景。

为了满足市民的需要,我市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对市区的公厕进行提升改造,在突出公厕实用性功能时,也在细节之处彰显着人性化。如今,在中心城区,几乎不出500米就能找到一座公厕。这些公厕在大开“方便”之门的同时,给市民带来了“星级享受”。

放置熏香和梳子,细微之处体现人文关怀

在许昌,提起购物场所,不少人会首选“胖东来”。在“胖东来”购物,不仅商品质量安全有保障,而且可以享受到一流的服务,公厕就是其品质服务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胖东来”的公厕里,你经常会看到保洁员拿着拖把、抹布,来回不停地保洁,厕所里没有异味,淡淡的檀香味让人如厕成了另一种“享受”。

近日,市民白欢欢的好友从北京过来玩儿,白欢欢带着好友来到胖东来时代广场五楼看电影。好友如厕,出来后被“胖东来”的公厕“震撼”了:“你们这里的厕所里不仅有熏香、手纸,居然还有梳子、护手霜,简直想得太周到了。”两人回家时一路上的话题成了“许昌的公厕”。

作为城市的一张名片,近年来,我市通过对市区外观破旧、设施老化、功能单一的公厕进行提升改造,公厕已经“脱胎换骨”。在打造美观、卫生新形象的同时,隔板上设置挂钩、窗台上放置熏香、洗手池边放置洗手液……公厕的每个细节无不体现了人文关怀。

“今年,我们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沿街公厕、城中村老旧公厕10所公厕进行提升改造。在公厕改造过程中,尤其是细节之处,我们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力求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如厕需求。”市城管局环卫处清洁队副队长谷会桥说,比如,安装自动冲水水箱,增设置物台、烟灰缸、换气扇、挂衣钩等,使广大市民如厕时感到温馨。


有了“公厕地图”,内急时再也不怕找不到厕所了

12月6日下午,家住郑州市的罗先生来许昌市区办事。在市区文峰路与莲城大道交叉口东南角,他看到一幅“公厕地图”。该“地图”高约2米,宽约0.8米,不锈钢框架,玻璃罩面,做工非常漂亮。“公厕地图”上不仅标注有附近公厕的位置,还对周边各条道路及各个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和名称进行了标注。

“在‘公厕地图’上,人们不仅能很快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公厕,而且能很快找到去最近公厕的路线。”罗先生高兴地说,“‘公厕地图’给许昌市民和外地来客快速找到公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以后内急时再也不怕找不到厕所了。”

据了解,从2014年起,市城管局环卫处在便民服务上推出新举措,为了方便市民就近如厕,在市区人流量较大、外地游客较为集中的购物广场、旅游景点、休闲场所附近设置了“公厕地图”。

今年8月份,我市新增“公厕地图”40幅,不仅为市民和外地来客快速找到公厕提供了方便,而且外观别致美观,堪称街头一景。市城管局根据每座公厕的周边环境和建筑样式规划设计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公厕地图”,其中现代化“公厕地图”30幅、仿古式“公厕地图”10幅,仿古式“公厕地图”主要安装在护城河周边、曹丞相府景区门前等极具特色的道路、街巷旁。此外,在公厕附近的道路旁增设了100个公厕指示牌,统一式样,铝型材料,拉丝边框,外涂防锈烤漆,有箭头指示方向,具有美观、清晰、可视度好等特点,让人一目了然。



铺设无障碍通道,让残障人士如厕更方便


近日,残障人士赵女士坐着轮椅从市区清潩河游园附近的一座公厕的无障碍通道“走”出公厕。提起许昌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尤其是公厕改造,她高兴地说:“现在,无论是公园内还是广场边的公厕都铺设有无障碍通道,厕所内还安装有残疾人专用坐便器及扶手,残疾人在外如厕再也不是难题了。”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男女厕所建设无障碍厕位;男厕所建设无障碍小便器;无障碍厕位设置无障碍标志;公厕出入口进行坡化处理……2012年,市城管局环卫处按照《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许昌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许政办[2012]53号)的要求和国家标准GB2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切实保障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顺利推进。2013年,该处对33座公厕安装无障碍设施,2014年继续对我市中心城区16座公厕安装无障碍设施。

“今年,我们又对市区10所公厕改造安装无障碍设施。针对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等如厕不便的市民,在公厕外铺设无障碍通道,在厕内安装坐便器及扶手,方便他们如厕。目前,市区120余座公厕中已有70座完成无障碍设施提升改造工作。”谷会桥说。

“会唱歌”的公厕,彰显城市细节之美


近日,家住市区建安大道的刘雁南到家附近的公厕如厕时,该公厕内正播放着《二泉映月》,舒缓、婉转的音乐让他心情十分舒畅。

洁白的罗马柱、雅致的雕花、方便卫生的隔间,如此的如厕环境让许多市民朋友都为许昌的音乐公厕竖起了大拇指。公厕管理员轻轻按下按钮,一曲优美的音乐在简欧风格的公厕内回荡,令人心情舒畅。

记者从市城管局环卫处了解到,2014年11月,八一路垃圾中转站隔壁的公厕提升改造完毕,不仅外观设计新颖,而且设有音响,可以播放音乐,吸引了不少市民。公厕保洁员郭丽君指着管理间放置的一台音乐播放机说:“这是咱市区第一个音乐公厕,像《梦中的婚礼》、《茉莉花》、《二泉映月》等名曲都可以在这里听到。”

2015年,我市进一步对市区公厕提升改造,对公厕内外墙瓷片进行更换外,室内外地坪进行修补,门前地面进行硬化,屋顶防水进行了改造,增加每个蹲位侧围的挡板高度,安装隔断门、换气扇,增设置物台,由原来的三类公厕升级改造为国家二类以上公厕等硬件设施的改造,公厕的“软文化”也提高了。音乐播放器全天播放音乐,给市民如厕时带来听觉上的享受。目前,市区有3所音乐公厕,分别是八一路垃圾中转站隔壁公厕、建设路中段公厕、建安大道东段公厕。

此外,在提高公厕实用性功能的同时,他们还提高其美观性。例如市区清潩河游园内有两个大象、蘑菇造型的建筑。不少人走到这里,会认为它们是为了衬托游园美景而建造的,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公厕。不少游客说,这两座公厕根据所处环境“量体裁衣”,将“厕”融入“景”中。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