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许昌信义医院旧址,培德中学就位于该楼北邻。
位于市区文化街的省立许昌中学旧址。
核心提示
许昌近代中学教育发端于清末的许州中学堂。民国成立后,中学堂改为中学校。此后几十年,官办、私立以及教会中学纷纷登场。在时局动荡的民国时期,许昌各中学校在战火中求生存、聘名师、肃校风,省立许昌中学、私立灞陵中学等名校相继出现,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聚星书院旧址上,建起许州中学堂
1901年9月14日,清廷下达兴学诏,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府厅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州县改设小学堂。当时,许昌为直隶州。1904年2月,许州知州润芳在聚星书院旧址上(文庙后街路北),划定讲堂、斋舍,设立许州中学堂,候选知县恒豫任监督。该校有教员2名,管理员1名,学生60名。这是许州最早的中学。
当年,河南开始派赴日留学生,许州人贺升平、张钟端、沈竹白等分别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和东京中央大学留学。这批留学生成为日后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贺升平、张钟端、沈竹白均加入中国同盟会。
回国后,贺升平任民国众议院议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河南革命党人积极响应,公推张钟端为河南起义军总司令,沈竹白担负政界、学界的联络任务,准备发动开封起义。但因叛徒告密,起义失败。张钟端等11名烈士被害。沈竹白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殓葬。
清末的中学堂一般由书院或试院改设,存在书院旧习。据朱又廉编写的《许昌县志》记载,许州中学堂“设备简略,学科蔑如,仅聘请一法文教员,每日授一小时。即以书院旧有山长(书院讲学者)权充图文教员,亦不上堂授课,仍授书院旧例。每月课艺两次。未几改聘一英文教员,加授简单算术”。
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中学堂改为中学校。1913年,许昌中学校归并于开封第二中学校,许昌在东门内设立师范讲习所。
仨中学竞秀,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民国初期,许昌各地县立中学一度停办,小学和私塾并存。1917年夏,许昌县知事孙金章在考棚街旧察院(文化街市二中旧址)筹设了许昌县立中学。1921年,省教育厅将许昌县立中学改为省立第十四中学。这是许昌地区省立学校之开端。1927年,省立第十四中学改名为省立第四中学;1937年,再次改名为省立许昌中学;1947年后停办。
该中学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五卅惨案发生后,在校的进步师生和育德中学联合,组织发动了许昌各校师生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1925年,中国豫陕边区党委派郭安宇到许昌开展工作,即在该校发展党团组织,先后发展数十名同志加入共产党和共青团,成立党团联合支部。1928年,许昌县委书记李杜领导西北乡司堂一带的农民暴动。该校学生薛朝立也是这次农民暴动的领导者之一,这所学校的大部分党员、团员参加了这次暴动。抗战期间,该校地下党员积极组织进步师生,发展组织,宣传抗日,先后介绍张学青、孔繁珍、李松立等20多名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直接投入抗日斗争中。
1930年,曹续彬任该校校长。其多方聘请大学毕业生来校任课,治校严谨,督课不懈,掌教十余年,深受社会好评。在当时的全省中学会考中,该校连续两年荣获第一名。
随后,私立灞陵中学和进德中学相继成立。三校在升学会考的压力下,互有竞争,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这一时期,许昌名师荟萃,教学质量有了改进,各校图书、仪器也有所增加。
私立灞陵中学是许昌县最早的私立中学。1933年,北大学生贺仲莲回到许昌开展革命活动,以其父贺升平之名,联合朱又廉、周锦堂、徐立吾等创办了私立灞陵中学,地址在城东北平定街上仙殿与洪济寺内。
中共地下党员贺仲莲、徐干青分别于1933年—1935年、1942年—1944年在私立灞陵中学主持校务。他们以学校为基地,开展革命工作,使得该校成为许昌地下党组织的核心和推动学生运动的总指挥部。徐干青主持校务时,聘请河南教育界著名人士孙文谟、石静涛、马麟伯、田雨三、金干庭、戴之霞等来校任教。一时间,方圆百里的外校学生纷纷来报考,“徐先生办灞中”蜚声中原。1947年,该校停办。
进德中学成立于1934年。该校由河南省第五行政专员公署秘书长何国强,依靠各县的捐助在许昌城内考棚街盐店旧址上创办。
教会学校,中学教育中的一抹亮色
1918年,信义会的约翰牧师在育德小学的基础上扩办中学,更名为育德中学,地址在许昌西关信义医院北邻。学生为教友子弟,经费由教会供给。
1940年,教会设明德女子中学。育德中学有初、高中各三个班,另有神学院、经学院各一个班。明德女子中学有初中、高中各三个班。两校共有学生200余名。文化课程和普通中学相同。英文课用英语教学,质量颇高。1942年,信义会将育德中学和明德女子中学合并为私立培德中学,广收非教友子弟,1947年停办。
王怀阳的《我在许昌培德中学》一文中提到:“灞陵的头(私立灞陵中学学生爱留小分头)、进德的球(进德中学学生的篮球打得好)、培德的楼。”培德中学的三座楼引人注目,上下两层,另有地下室。每层均为红油漆地板,玻璃门窗,样式别致,冬暖夏凉,成为一道西式建筑的风景线。
这所学校教规森严,灌输宗教思想,但不少师生仍冲破桎梏,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该校组织许昌各校师生进行示威游行,声援五卅运动。1932年,河南省委及各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33年1月,中共河南省工作委员会在许昌成立,省工委书记吕文远住在育德中学教员艾伯良家中,并在他家过了春节。在教会学校的掩护下,省工委工作机关和省工委印刷机关建立,接上了省工委与一些县委的组织关系。由此可见,育德中学虽是教会学校,但也是一所为革命作出过贡献、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