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孝心,会让一切变得甜如蜜

摘要:

家,是社会的细胞;家,是幸福的港湾。

孝老敬老,儿女之道。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对家庭的责任,“人伦纲常,莫过于此”。

这是一组孝老敬亲的“最美家庭”,每一个“最美家庭”的背后,都聚集着一个个“最美”的人。正是有了这一个个家庭成员的向心力,这个家庭才符合最美的标准,才会散发出温暖你我的心灵热度。

让我们也将孝顺记心间,不管生活的磨难有多大,感恩父母的孝心会让一切变得甜如蜜。

1王伟杰:

尽孝,还要让父母身心愉悦

“妈,今晚我们还回家,咱们商量下周末安排点儿啥活动。”利用工作的间隙,许昌县供电公司的王伟杰给婆婆打去了电话。每逢周末,王伟杰和丈夫便带上孩子回家陪父母,或者带上父母四处旅行,想尽办法丰富父母的精神生活,以自己的方式孝顺父母。

“尽孝不是等到父母病重时守在床边伺候,不是给父母买堆积如山的物品来求个所谓的安心。真正的孝顺,是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父母真正的需求着手。”在王伟杰看来,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吃饱穿暖已不再是第一需求。如何尽量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让父母真正开心快乐地享受最美夕阳红,才是晚辈们最应该考虑的事情。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王伟杰还是一个懂得如何表达孝心的人。对两位有知识、有文化的老人,王伟杰的孝心不仅仅是买一件衣服、做一顿饭,更体现在精神的关爱上。多年来,王伟杰养成了跟着婆婆走亲戚的习惯,长相甜美又有学问的她,深得婆婆娘家人的好评。王伟杰跟着婆婆回娘家时,看到婆婆的父母生活拮据,就决定每月给他们一些零花钱。王伟杰的举动感动着婆婆,也为婆婆挣足了面子,这个外来的媳妇以最快的速度升级为婆婆的“贴心小棉袄”。

“其实,上有老下有小是一种幸福。对于老年人来讲,一定不能让他们觉得孤独,一定要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父母开心,我们才能幸福。”王伟杰说。

2宋银丽:

再苦再难,全家人在一起就很幸福

生活中有一个地方,叫家。走进一家门,便是一家人。风雨中,我为你扛起遮风挡雨的世界。困境中,有我的地方便是家。

宋银丽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一女一子组成一个“好”。女儿是宋银丽的老公与前妻的孩子,他们结婚的时候,女儿刚刚5岁。从女儿孩童时期的抵触,青春期的叛逆,到后来成了宋银丽的“贴心小棉袄”,中间有多少付出、多少眼泪、多少个无眠之夜,只有宋银丽自己知道。

2007年,宋银丽的女儿面临高考,她租了一小间房陪读。每天天不亮,宋银丽便把饭菜做好,女儿吃完饭上学后,她再匆匆赶回家,照顾上小学的儿子。这一年,宋银丽的女儿以高出重点大学录取线十几分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女儿上大学时,搂着宋银丽说:“妈,我尽管不是你肚子里生出来的,但我是你心尖上长出来的。”

2015年,对于宋银丽家来说,真是双喜临门。刚刚17岁的儿子参加高考,取得了618分的成绩,被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而参加工作3年的女儿,凭借不懈的努力,跨专业考取南昌大学统招研究生,又走入了大学校园。

这些,都与良好的家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四口之家,宋银丽和老公达成一致,在孩子面前不说脏话、不吵架,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尊重孩子的意愿。每天晚上,全家看完《新闻联播》后就关掉电视机,每人都手捧一本书。

“我们的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宋银丽说,她的两个孩子不仅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而且懂得惜福感恩。

3刘亚茹:

10年如一日照顾“植物人”母亲

10年前,刘亚茹的母亲因重度脑梗死而导致整日大小便不能自理,成了吃饭需要从食道插管进流食的“植物人”。从那之后,刘亚茹每天都陪着母亲,跟已经成为“植物人”的母亲说话、唱歌……

毫不犹豫,我不会放弃救她

2006年10月26日,这一天刘亚茹不会忘记,她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差点儿丢了性命。虽然抢救得及时,但刘亚茹的母亲成了“植物人”,如果护理不好的话,可能支撑不了多久。出院后,刘亚茹的母亲因为不能正常进食,每天仅靠一点点流食从胃管进入,身体一下子从原来的50多公斤瘦到了近乎皮包骨头。

从此,照顾母亲,便成了刘亚茹生活的全部。她经常小心翼翼地擦洗母亲的身体,给母亲做全身按摩,不分昼夜地守在母亲身边唤她醒来。

永不放弃,每天给母亲唱歌

刘亚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母亲好起来。”

之后,母亲多次生命垂危,每次,刘亚茹都会推着母亲奋力往医院跑。

在母亲昏迷的日子里,刘亚茹每天干着同样的事情,唱歌、按摩、讲故事……时间长了,讲来讲去,都是小时候与母亲一起生活的往事。但每一天,刘亚茹都当成第一次给母亲讲,有时,讲着讲着,她的眼泪竟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刘亚茹多么希望母亲能够醒过来,多么希望能好好孝敬她。

奇迹出现,唤醒“植物人”母亲

刘亚茹每天早上5时就要起床为母亲准备早饭,把菜全部切成碎末儿,和饭拌到一起,然后帮母亲擦洗身体、梳头、洗脸等。整理好后,她带上做好的饭、卫生纸、水、轮椅等物品,推着母亲出门晒太阳。2014年的一天,刘亚茹像往常一样对母亲说话,突然,刘亚茹发现母亲点了一下头,刘亚茹高兴得喊了起来:“妈,你能动了……”奇迹出现了,慢慢地,刘亚茹的母亲逐渐恢复了意识,但她的身体还是不能行动。

就这样,刘亚茹10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母亲,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4杨凤迷:

有儿媳做“小棉袄”,多冷的天都温暖

都说女儿就像爸妈的“小棉袄”,总是温暖贴心。但在杨凤迷家里,两个乖巧贤惠的儿媳对于他们而言,就如同女儿般亲切。

十几年来,杨凤迷的儿媳们从来没有和长辈们顶过嘴,做到了尊老爱幼。妯娌俩也从未红过脸,老二媳妇叫老大媳妇“姐”,她说叫嫂子不亲,不像一家人。凡是到杨凤迷的诊所看病的男女老少都认为俩儿媳是她的女儿。

多年来 ,由于杨凤迷家里人口多,收入不高,一直没有和两个儿子分开住,十几口人在一起吃大锅饭。“没有给儿子买房,一直都是我的心病。”杨凤迷说,每当她说起这件事情时,两个儿媳都会用最温暖的话劝慰她。

“妈,日子会好起来的,现在买不起房,晚几年再买,只要有地方住、有饭吃就可以了。”“放心吧,妈妈!我俩不会和别人比,有房、有车不一定幸福,全家平安和睦就是福。”听了两个儿媳的话,杨凤迷很感动。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家人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那日子过得肯定比蜜还要甜!”杨凤迷说。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