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网络媒体走转改】福安溪邳村:从"海上漂"变身"海角明珠"

摘要:

千龙网福安1月15日讯(记者 傅昱佳)一大早,一些渔民陆续走出家门准备乘船出海捕鱼,而更多的村民则是留在海边的棚子里加工滩涂养殖的牡蛎、黄花鱼……这里就是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一个连家船民聚集的纯渔业村。


溪邳村民过去所住的船寮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溪邳村还是一片“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荒滩,渔民长期漂泊在海上,过着“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挤一舱”,“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的生活。


渔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渔船上,生活非常艰苦。

“那时候的生活非常艰苦,到了冬天船篷四处漏风,虽然烤了火盆,依然会被冻得瑟瑟发抖。” 今年78岁的刘向禄是原溪尾镇溪邳村的老书记,20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渔船上。“冬天的时候,一家5口人晚上就挤在一条被子里。因为天气冷,睡在两头的人就来回的拉被子,所以,睡在当中的人经常睡着睡着就发现身上没有被子盖。”


溪邳村现在的楼房

那些年,上岸定居成为每一个连家船民的夙愿。

自60年代开始至80年代末,连家船民利用林江村外沃村民让出的一片滩涂地,开始零星上岸,先后定居146户612人,溪邳村“从无到有”。

上世纪80年代末,宁德地委、行署启动了“造福工程”,拉开了连家船民大规模搬迁上岸的序幕,溪邳村便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迎来了新生。1998年12月,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福安召开的全省“造福工程”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上要求各地务必采取倒计时,加大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的工作力度。至2013年,8个自然村共632户2698人全部上岸,圆了“安居梦”。


渔民正在加工蛏子

为了解决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后生产生活无从着落的困境,时任党支部书记的刘向禄带领溪邳村两委班子发动党员、群众投资投劳、抛沙填滩,造地100多亩,并利用造福工程资助款新建了渔民新村和6个连家船民安置点,谱写出一幅崭新的渔村发展新画卷。

在此基础上,溪邳村村两委班子根据渔村特色,提出了以巩固“海上养殖业”、壮大“海上运输业”、发展“劳动服务业”、创设“经济发展互助会”,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的“五业并举”发展思路,即从过去的向大海讨生活,转变为向海洋要资金,要效益。


加工后的黄花鱼将被晾干出售

“为此,溪邳村成立村级联动服务站,为养殖户提供信贷资金、科技、营销、防汛监测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和帮助;每年举办水产养殖、池塘滩涂养殖、鱼类疾病防治、鱼类捕捞等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现场授课指导。”刘向禄说。

连家船民江忠亮就是其中的一名受益者。2011年5月,江忠亮从帮扶救助基金会借得了5000元的帮扶款,在党员能人的帮助下投入大黄鱼养殖,不足半年,不但还清了5000元借款,还收入3万多元。

江忠亮说:“‘船民安居工程’解除了渔民无力、无地建房的心病。这些年,党组织积极引导我们发展大黄鱼养殖,并提供低息贷款启动资金,让我们一家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年收入大大提升。”

通过多年的努力,如今海上养殖业已成为溪邳村的规模支柱产业之一,全村网箱养鱼3380箱、吊养牡蛎3350亩、滩涂养殖600亩、海带养殖186亩、池塘养殖400亩、瓶养章鱼10万瓶,龙须菜种植1500亩,产值达2400多万元。溪邳村人均年收入从上岸前的850多元增加到了15066元。

刘向禄感慨道,没有上岸定居,渔民们永远也摆脱不了贫穷困苦的生活。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