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核心提示
“小绿”站点“遍地开花”,出租车、公交车旧貌换新颜,水上巴士投入运营……交通“红利”让许昌人出行更顺畅、更舒心,幸福感越来越强。
2016 年 ,发 展“ 绿 色 交通”,倡导和推动“绿色出行”被列为许昌的十项民生工程之一。1月22日,记者了解到,我市河湖水系沿线重要节点布局的“小绿”站点已经投入运营,300 个公交站点的更新改造已经完成。
随着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这项民生工程的实施,我市多项惠民措施成效逐步显现,“行”得顺畅、“行”得安全渐渐成为现实,群众的幸福生活得以提速。
工作人员在清洗“小绿”。记者 张铮 摄
6500辆“小绿”,成为市民“绿色出行”首选
“如今‘小绿’站点越建越多,骑‘小绿’出行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便捷这一点了。更重要的是,它还体现了低碳、环保和健身。”1 月 22 日 10 时,市区鹿鸣湖畔,骑着“小绿”环湖游玩的市民孙小刚说。
在我市 2016 年的十项民生工程中,河湖水系沿线重要节点布局“小绿”站点被列入其中。
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早在 2016年 6 月底,许昌市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 四 期 项 目 60 个 站 点 已 全 部 建 设 完成。目前,市区已建成站点达 300 个,主城区形成了闭合循环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对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4 年 7 月 2 日,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一期项目 55 个站点、1200 辆自行车开始办理骑行卡并进行试运行。目前,我市共完成四期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设置“小绿”站点 300 个,投放自行车 6500 辆,覆盖范围东至许州路、西至西环路、南至南环路、北至永昌大道。300 个“小绿”站点遍布许昌街头,形成了闭合循环的交通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经过四期项目的建设,我市公共自行车基本上实现了主城区全覆盖。”采访中,市城管局公共自行车管理办公室主任郑联洲介绍,目前,仍有市民通过不同的渠道建议增设“小绿”站点。下一步,他们会根据市民的需求和城市发展的需求进行后续建设,计划增设站点 50 个,投放自行车 1500 辆,进一步完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小绿”去年累计骑行时间达128.8万个小时
公共自行车在许昌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小绿”。市区随处可见市民骑着“小绿”的身影。这已经成为许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公共自行车倡导“随用随骑、骑后速还”的用车理念,一个小时内免费骑行,超时一个小时以内扣充值费 1 元,超时两个小时以内扣充值费两元,超时两个小时以上按每小时 5 元扣充值费。
我市公共自行车实时监控系统后台数据显示,两年来,我市的免费租骑率一直在 98.6%至 99.06%之间徘徊,近 99%的市民属于免费租骑。
据统计,我市公共自行车项目自运行以来,“小绿”骑行次数累计为 1200 万余次,2016 年累计骑行时间达 128.8 万个小时。通过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省交通费用 960 万元,节省燃油 450 万升,节省燃油 费 用 2925 万 元 ,减 少 碳 排 放 量 约10350 吨。
我市在进行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后续项目建设时安装了站点监控设施,市区 300 个“小绿”站点中安装监控的达到了 187 个,加上治安监控、社会监控,市区所有站点基本上实现了监控覆盖,恶意破坏行为逐步减少。
更新改造300处公交站点,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不仅外观简约、大气,而且雨天可以避雨,晴天可以遮阳,非常实用。”在东城区魏武大道一新修的公交站点,市民对新式公交站台赞不绝口。
如果说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名片,那 么 公 交 站 台 、站 场 则 是 城 市 的“ 脸面”。在某种程度上,公共交通的发达程度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
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市人口的逐步增长,我市城市公共交通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公交车的数量逐年增长,乘公交车出行的理念正一步步深入人心。
但是,相比之下,公交站场、站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有站无亭、站台破败不堪、临时站场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不断见诸报端。
为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提升中心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提高市民候车的舒适度,提升公交服务的水平 ,我 市 于2016 年更新改造公交站点 300 个,并在市区胖东来大众服饰门前、许昌东站安装了智能电子站牌,其具有 LED 电子信息提示、电子监控等功能;在重要站点安装了电子站牌,其具备智能化预报站系统、语音提示等科技元素。
新式公交站亭、站牌整体造型简约时尚大方,极具现代感,功能完善,在造型及色彩上汲取了许昌本地的文化风采,也展示了许昌作为历史名城、经济大市的城市形象。此外,我市在条件具备的站亭安装了座椅,彰显人性化设计。
新闻连连看
电动自行车实现集中停放和充电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大量进入市民家庭。这些车辆在楼梯间、储藏室等地如果充电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充电器短路,很容易引发自燃现象。
为此,我市把在市区居民住宅小区建设公共电动自行车棚及配套充电设施,实现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作为十项民生工程之一。
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工作的通知》,明确禁止居民在楼梯间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等行为。
“小绿”租借便捷站点信息可实时查询
市民可通过拨打 24 小时服务热线 3332929、关注“许昌市智慧城管便民服务平台”和“城市公共自行车”微信公众号、下载安装永安行 APP 或者通过支付宝服务窗,查询周边站点和实时在桩车辆。
单日借还车最多6万次
市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自2014 年 7 月运行以来,迅速受到市民的青睐。两年多来,该项目整体运行平稳,态势良好,市民参与热情不减,目前已经办理骑行卡63000余张,单日借还车最多6万次,在同等规模城市中位居前列。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