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幸福像花儿绽放

——民生建设成就聚焦(上)

摘要:

民生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民意是党政工作的目标,民心是执政兴国的基石。

近年来,一件件惠民喜讯不断传来,一桩桩民生实事接连不断,老百姓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感受到了许昌县委、县政府坚持民生为本,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坚定承诺。许昌县财政五年来用于民生类支出81.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低保、城镇低保标准每月分别提高至115元、225元,新解决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改造提升农村公路399.7公里。

数字虽然枯燥,却是形象、直观、实在、温暖的。民生实事的实施,凝聚了振兴发展的民心民力,为建设美丽开明幸福许昌县提供了保障,一幅幅民生画卷在这片土地上绚丽舒展。

发展保障性住房   让困难家庭幸福落地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住进一所安身的房子是普通百姓最向往、最现实的一个梦想。然而,对于大多收入较低的群众来说,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可不止一点点。如何缩小这段距离?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是许昌县给出的响亮回答。

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许昌县始终坚持听民声、解民难、帮民富、保民安,将发展保障性住房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纳入许昌县十件民生实事,集中人、财、物大力兴建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加大对棚户区、农村危房集中改造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告别土坯房,住进亮堂的新家,冬天都不会感到冷了!俺做梦都没有想到能盖起新房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提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许昌县河街乡逯寨村村民郭秀菊特别开心。郭秀菊和丈夫常年有病,经济很困难,一家人住在墙体开裂的土房子里,雨天漏雨,晴天漏风。因家境贫困,翻修房屋成为郭秀菊和家人最大的渴望。

近五年来,许昌县房改办累计发放资金486290元,分配住房308套,有力地改善了全县城乡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

就业培训   破解就业难题的“有解思维”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开展就业培训工作,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许昌县人社局多措并举,探索出了破解就业难题的“有解思维”,就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劳动者。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坚持每周四用工招聘日制度,不断加强与各乡镇所联系,定期深入企业和乡镇,统计调查企业用工情况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信息;继续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及“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免费为求职者提供“送岗位、送信息、送政策”活动;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及“三支一扶”工作,全年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学籍档案6000份,协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签订就业协议书537份,举办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5次,批准3家见习基地,提供就业见习岗位90个。

同时,该局通过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加大财政投入、减免相关税费等一系列有效工作措施,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2010年以来,许昌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4660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9120人,安置公益岗位602人,政府公益性岗位补贴856万元,全县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4883万元。

文化惠民   共享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每年正月十三,省内外的百余位说唱艺人齐聚许昌县苏桥镇杜寨村,在这里说书、亮书;每年正月十五,许昌县民间艺术节上,近百支民间文艺表演队、上千名演职人员齐聚一堂,表演腰鼓、秧歌、旱船、铜器舞、舞龙、舞狮等传统文艺节目……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无缝对接百姓,春风化雨般成为老百姓的生活常态。

近年来,许昌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了遍及全县的农家书屋371家;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自2011年以来,许昌县政府每年拿出30万元,购买100场戏,免费送给全县的父老乡亲;充分发挥杨水才纪念馆“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提升其建设、管理和使用水平,使其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学生、军人等群体,陶冶情操、弘扬先进文化、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首选地。目前,许昌县的艾庄乡、灵井镇、河街乡分别被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苏桥镇、桂村乡、陈曹乡、张潘镇、小召乡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先进文化乡镇”。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