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开启跨越发展新纪元

——建安区未来展望(上)

摘要:

2016年11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许昌县设立建安区——有着1800年悠久历史的许昌县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迈上了城市化、工业化的新台阶。

撤县设区,并不是名字的更改、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化,而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刚刚更名的建安区有着怎样的未来发展前景?

未来虽不可知,却也能从现状和趋势中“窥得一斑”……

撤县设区意义大

翻开许昌县县域发展史,看到的是一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史,是一部城乡一体化、农民向市民演变的发展史。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发展,许昌县不仅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和全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发展外向型经济先进县,也是全国重要的发制品加工出口基地、汽车传动轴生产基地、腐竹生产集散地。同时,环抱许昌市区的区位优势,也加快了许昌县的城镇化进程。

但也要看到,许昌“县包围市”、“市县同城”、“市县同名”的行政区划问题日益突出,县区政策不统一、标准程序不一致、城乡发展不同步等问题日益凸显,不仅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建设、行政效率及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还不利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和完善,不利于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

从长远发展看,许昌是全国地级市中市辖区面积最小的城市,只有一个市辖区,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严重制约城市发展,亟需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

为此,市委、市政府把许昌县撤县设区工作作为2016年着力办好的40件大事之首来扎实推进。撤县设区成功获批后,彻底结束了许昌一市一区的历史,结束了许昌市县同名的历史,结束了许昌市辖区面积全国最小、与经济实力在全省靠前位次不相匹配的历史。

据悉,撤县设区后,许昌城区面积由现在的97平方公里增加至1099平方公里,人口由现在的41万人增加到130.76万人,将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大城市框架,整合区域资源,优化总体布局,“有利于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扩大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圈,厚植综合竞争力优势,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增长极”。

同时,撤县设区还可以“打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樊篱,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等积极因素,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城市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进一步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益,最大限度增加群众福祉”。

机遇叠加红利多

新时期,浩浩荡荡的发展浪潮,正在许昌大地激荡起澎湃的发展乐章。

当前,从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到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中原城市群……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相继获批,国家政策“大礼包”不断落地河南,也给许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

在去年召开的省十次党代会上,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郑新、郑许、郑焦融合发展,建设组合型大都市地区,提升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的部署,标志着郑许融合发展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省政府制定实施《关于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的指导意见》,把许昌列入郑州大都市区次中心城市,明确提出推动郑许融合发展、建设许港产业带等部署。

本就在区位、产业、交通、生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许昌,又赢得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的“垂青”。市委明确提出,许昌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推进郑许融合发展作为发展的大战略,按照“依托郑州、对接空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功能互补、交通一体、产业对接、平台共享、生态共建”,主动融入郑州大都市区,把许昌打造成为郑州大都市区的靓丽“南大门”。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许昌原有的市区面积狭小,发展空间几近饱和、后备空间不足,不利于国家发展战略在许昌顺利实施。撤县设区后,被赋予更多更大发展空间的建安区必然会在一系列国家、省发展战略在许昌落地、实施过程中,得到国家、省和市更多更大的政策扶持、要素保障,赢得更多发展先机。

同时,辅以天然的区位优势、良好的产业优势,建安区也将会作为郑许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来重点打造、建设,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等,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进而发挥城市和都市圈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