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新建安,新起点

——写在许昌市建安区成立之际

摘要:

(一)

历史的发展演进,总会在某个节点上留下载入史册的一笔。发展的量变积累,总会在某个节点上引发怦然质变。

1800年前,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此后,许昌县历经沿革、绵延发展,创造了灿若星辰的宝贵财富。

昨日,一个新节点再次被镌刻在历史的轴卷上。许昌县正式撤县设区,更名为建安区,成为许昌县及许昌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自此,许昌市辖区面积由现在的97平方公里增加到109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2%;市辖区人口由现在的41万人增加到130.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

自此,许昌彻底结束了一市一区,市、县同名的历史,结束了许昌市辖区面积全国最小、与经济实力在全省靠前位次不相匹配的历史,成为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中等城市。

许昌,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

撤县设区,不为摊大饼,不为求名号,不为算小账,而是许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

县域,拉响了增长受限的“警钟”。多年来,许昌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吸引力逐步增强,上演了一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的历史,一部农民向市民演变的历史。然而,长期“市、县同城”,导致许昌县“有县无城”,资源集聚融合受到阻碍,经济总量落后于其他地区,城镇化推进步伐明显减慢。城区,发出了空间饱和的“信号”。自1986年许昌地区改为省辖许昌市以来,许昌只有一个面积97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的市辖区魏都区,面积上全国最小。30年来,城镇化日益加速,魏都区所辖区域已全部成为城市建成区,中心城区已无发展空间,项目摆放、产业布局、资源布置捉襟见肘,严重制约了中心城区向更高层次跃升。

(三)

问题根源就在于,这种行政区划树起了一道“藩篱”,阻隔了许昌县与城区的深度联系。而这道“藩篱”的掣肘之力,在全许昌的发展视野上显得更为突出——

行政管理上,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许昌县对魏都区呈“鸡蛋清”般的环绕之势,毗邻的7个乡镇已经纳入市区发展规划。而受现行土地法、规划法制约,许昌县、魏都区及3个城市功能区虽然同在中心城区,但存在法规政策不统一、标准程序不一致、部门职能不相符、干群待遇不同等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许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辐射带动上,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弱化。市县同城、县包围市,使许昌市区在空间上完全被许昌县包围在97平方公里内,市区对周边农村在投资、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受到削弱,成为加剧城乡二元结构、引发城乡发展矛盾的重要根源。

未来发展上,迫切需要建设相匹配的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许昌市要实现既定的“两高一率先”发展目标,力争在全省走在前列,就要抢抓郑许融合发展、中原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机遇,就必须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拓展城市空间,建设一个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与之相适应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县、区、市,都发出了相互融合的强烈“信号”。

拆除“藩篱”,已是水到渠成、势之必然。

(四)

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许昌县撤县设区终于在2016年11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撤县设区,撤去的是藩篱、打开的是希望,告别的是“独角戏”、迎来的是“大合唱”。

从此,许昌县告别了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道路,迈上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新台阶。许昌更迈向了融合发展的新起点。

(五)

新起点,要把握新机遇。

撤县设区,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许昌县变为建安区,进一步拓展了许昌的发展空间、拉大了城市框架、优化了总体布局,提升了中心城区的首位度、承载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在郑许融合发展、建设中原城市群的重大机遇面前,撤县设区更具有不平常的意义。许昌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要承接区,与郑州、开封形成“金三角”核心都市圈。增强了竞争力的许昌,更有利于发挥城市和都市圈的集聚效益,推进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基础设施互通,成长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

撤县设区,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今后,许昌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更大力度上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推动市县两级的行政、产业、土地、人口等资源要素实现优势互补、优化重组,实现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共用。特别是在优化产业布局上,中原电气谷与尚集产业集聚区可以实现连片发展,打造产业链条完整、集聚效应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从而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撤县设区,有利于厚植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许昌通过抓住用好国家和省里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使区位、交通、产业、开放、文化、生态等比较优势持续彰显。撤县设区后,相关资源将加速集聚,更有利于放大许昌的比较优势,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在生态上,建安区是“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主阵地,撤县设区后,有利于统筹实施水系周边的综合开发,加快构建天蓝地绿、生态宜居的魅力许昌。在文化上,建安区境内的汉魏文化、许由文化等资源丰富,对进一步擦亮许昌三国文化品牌,打造“古风新韵、精致秀美、生态宜居”的城市个性特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撤县设区,有利于增强群众获得感。

长期以来,虽然许昌市县同城,但仍然存在着城乡差距。撤县设区后,许昌县农村居民将由“许昌县人”变成“许昌市人”,在养老、文教、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并与主城区居民共享更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共享更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撤县设区,必将为许昌的灿烂未来注入强劲动力。

(六)

从县到区,新篇开启。

未来,我们如何建设建安区、如何发展大许昌?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当前目标已定:要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着力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20万。

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重点推进“一带双轴八片区九中心十工程”开发建设,深入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五城联创”,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城市承载能力。

加快县(市)城区建设。抓住5个县(市)全部纳入百城提质工程试点机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三年计划,抓好今年棚改项目;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三城联创”,建设全省最美县城。

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抓住国家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机遇,加快完善配套政策体系,让农村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在郑许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列。根据许昌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定位,抓紧制定许港产业带规划、郑许一体化发展等战略规划,做好郑许功能对接、交通对接、产业对接、生态对接、平台对接,打造郑州市的亮丽“南大门”……

(七)

机遇在手、方向已明,下一步更需建安区提升理念、放大格局、转换思路,需要广大干群主动融入、积极作为,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共兴、共荣。

转型发展的步子要更快。只有主动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致力转型发展,推动提质增效,才能加快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要更大。尤需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全面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夯实基础支撑,坚持建管并重,加快人口转移,持续增强城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改革开放的举措要更实。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宽松环境,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下功夫,在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上下功夫,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动力活力……

(八)

人民之意、融合之盼,时代之势、强盛之期。

未来,相信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富裕的新建安、新许昌,定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