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新工艺诞生的前前后后

2017-02-21 10:47:31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刘国安

我要分享:

摘要: 钧瓷新工艺从试验成功到停产,原禹县钧瓷一厂用了不足十年。作为钧瓷新工艺在共和国钧官窑时期的创新成果仍显得弥足珍贵。

钧瓷新工艺产品《跃马》  资料图片



近些年来,钧瓷新工艺受到众多藏家的热捧,大家很想知道新工艺诞生的来龙去脉,包括研发的过程、对钧瓷发展的贡献以及为什么会昙花一现等。作为当年的项目负责人和具体参与者,我将往事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偶然中的发现

1979年,我以禹县钧瓷一厂技术科科长兼试验室主任的身份,参加了当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和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接见了大会代表并合影留念。会议期间,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的领导与钧瓷等瓷区的代表座谈,提出了如何使艺术品日用化的创新问题,我听了颇受启发。回来后,我把这一精神作了汇报,钧瓷的日用化成为禹县钧瓷一厂的创新方向。

1980年,厂里生产出口咖啡杯的铜绿釉,出现了大量釉面斑点缺陷,严重影响出口交货的产品质量。厂领导把解决这一质量问题,查找事故原因的任务交给技术科和试验室。我带领研究人员在加工工序、上釉工序等与产生缺陷有关的地方反复查找,在查看浅绿釉釉缸时,发现未用完的釉缸里有一些砂布,砂布如何进入无法认定。但毫无疑问,就是这些蘸有砂布的绿釉造成了内黑外红的釉面斑点。事故原因查到了,也为以后试验钧瓷新工艺留下了一点点特别重要的信息。

有很多科研成果是从偶然开始的。这一偶然现象给我以启发:施釉烧成后的釉面呈现红色斑点,是绿釉中的铜被还原所致,但铜被还原需要一定的“气氛”。比如,传统煤烧钧瓷是利用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而使釉中的铜被还原产生红色。那么,砂布上的金刚砂(碳化硅颗粒)是否可以不通过还原“气氛”而使铜产生红色呢?

随后,我与试验室副主任王光振师傅私下研究,由他先将废硅碳棒上的碳化硅研成细粉,作为原料进行配釉试验,至今记得因打碳化硅粉还把瓷球磨罐打烂了3个。后来,供应科的采购人员到许昌生产厂去买,并打听能否卖给细碳化硅粉,当得知可以给点儿用作试验时心里可高兴了。但这硅粉与废硅碳棒上的硅粉质量不一样,试验只好从零开始。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试验,最终确认,碳化硅是一种可以直接还原的原料介质。

漫长的研制岁月

1981年,厂里更换了领导班子,我担任了技术副厂长。厂党委书记和厂长相约谈话,要我谈谈对全厂产品结构的意见和看法。我建议应把原来确立的出口炻瓷、彩瓷、钧瓷思路固定下来,同时应注重钧瓷产品的日用化问题。我重点汇报了钧瓷新工艺的试验情况。这次汇报,使领导班子肯定了我的想法,并决定仍以我为主扩大新工艺试验,早出成果。

此后,我召集试验室的主要技术骨干开会,并大胆将新招入试验室的青年人员与其他老人编成小组,在保密的情况下,公布了原来在电炉烧成的试验配方,并确定了试验的主攻项目:(一)钧瓷新工艺的釉烧如何实现节能降耗;(二)钧瓷新工艺的釉烧究竟适应哪种窑炉;(三)钧瓷新工艺上釉如何确定;(四)钧瓷新工艺的器型以茶具为主,要求开水冲入常温茶壶内不炸裂;(五)钧瓷新工艺的烧成釉色要与传统工艺烧成釉色基本相同。

经过近一年的反复攻关试验,试验室、隧道窑车间、推板窑车间共同协调、分工协作新工艺确定的试验项目,基本上达到了预设的目的和效果,特别是釉色效果以红紫色为主,红中透紫、青中泛白,交相辉映,既有传统工艺的稳重,又有新工艺的艳丽,可与传统釉色的效果媲美。新创作的1000毫升茶壶冲开水后,100%没有炸裂,解决了钧瓷当时不能生产大茶壶的难题。至此,钧瓷新工艺的初试阶段已达到目标,我撰写了“钧瓷烧成新工艺试烧报告”和“鉴定申请书”。

1983年,禹县钧瓷一厂向许昌地区科委申请“钧瓷烧成新工艺”的科研鉴定。在地区科委的组织下,著名陶瓷专家李治义和铜红釉专家杨文宪以及其他钧瓷专业技艺人员进行现场目测鉴定。大家一致认为可以把“钧瓷烧成新工艺”改为“钧瓷新工艺”,肯定了钧瓷新工艺的试验报告,认为工艺可行、方向对路,釉色可与传统工艺媲美,可继续试验或小批量生产。

1984年,钧瓷新工艺科研项目荣获许昌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荣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对试验有功人员厂里给予了适当奖励。

1983年10月,我被厂职工代表大会选为厂长,对钧瓷新工艺开始进行有计划的小批量生产。其品种有茶具、文具、酒具、花瓶、动物摆件等。在1985年的一次广州交易会上,一位美国客户订购了500只钧瓷新工艺产品《扁肚活环瓶》。当时,钧瓷新工艺产品中的茶具、酒具很受市场欢迎。

1986年,为了进一步探讨钧瓷新工艺的规律,提升钧瓷新工艺的稳定性,特别是特大件产品的烧成,以及铁灰胎产品的稳定性,向上级贷款,新建了35米隔烟隧道窑,次年投产试烧特大件产品成功。市场上流通的30—50厘米的大件新工艺钧瓷,均是在这条隔烟隧道窑烧成的。至此也完成了钧瓷新工艺中试烧的主要项目。

钧瓷新工艺给瓷区留下了什么

钧瓷新工艺的创新应该是多方面的:(1)用多次还原焰烧成技术改为氧化焰气氛烧成技术;(2)用气体还原剂改为固体还原剂(即釉还原);(3)改传统工艺的间歇式窑炉烧成为连续式窑炉烧成;(4)改传统工艺两次烧成为白胎一次胚体上釉烧成(弃用素烧胚体上釉);(5)钧瓷新工艺釉色可与传统工艺釉色相媲美,窑变色彩丰富,釉烧合格率平均在90%以上;(6)钧瓷新工艺烧成技术比传统工艺烧成技术易掌握,操作者劳动强度小;(7)改传统工艺烧成用匣钵釉烧为不用匣钵烧成;(8)钧瓷新工艺用氧化焰烧成,比传统工艺用还原焰烧成升温速度快、烧成时间短,既节约能源,又降低了成本;(9)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使用钧瓷新工艺技术解决了日用茶壶冲入沸水不炸裂的技术问题。

当年,钧瓷新工艺生产蒸蒸日上,围绕钧瓷新工艺产品的争论也在持续:一是认为钧瓷新工艺烧制简单,成品率高,不是传统工艺的钧瓷;二是钧瓷新工艺产品的价格压低了传统工艺钧瓷的价格,今后传统钧瓷就不珍贵了。当时,也有人对我讲,你非把钧瓷搞烂不成,会落骂名的。再加上当时市场消费能力不足,新工艺产品价格消费者虽然能接受,但也有库存积压,加之烧制钧瓷新工艺产品的精品原料不足、质量下降等原因,1988年,钧瓷新工艺计划调整,生产能力下降,隔烟隧道窑不在烧钧瓷新工艺产品,改烧出口炻瓷。到20世纪80年代末,钧瓷一厂的钧瓷新工艺全部下马。

钧瓷新工艺从试验成功到停产,原禹县钧瓷一厂用了不足十年。然而,作为钧瓷新工艺在共和国钧官窑时期的创新成果仍显得弥足珍贵。工艺创新不仅是对钧瓷传统工艺的重大突破,还是钧瓷发展史上极具意义的开拓,对今天钧瓷技术工艺的创新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原禹县钧瓷一厂厂长、国安钧瓷坊艺术总监)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