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新闻深三度】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记忆 97岁的贾全生老人始终铭记战火中穿梭的那些岁月 曾在部队演武生,修汽车是把好手

摘要: 97岁的贾全生18岁起到湖南、广西、云南等地谋生,后来在昆明的“八公里修理厂”做学徒、电工、钳工,成为汽车修理技工。1942年,他应召成为汽车兵远赴缅甸、印度,成为中国驻印军辎汽六团上士班长。

贾全生(中)和其女儿、儿子。

核心提示

97岁的贾全生18岁起到湖南、广西、云南等地谋生,后来在昆明的“八公里修理厂”做学徒、电工、钳工,成为汽车修理技工。1942年,他应召成为汽车兵远赴缅甸、印度,成为中国驻印军辎汽六团上士班长。

在异国他乡的抗战第一线,因为有唱戏的功底,贾全生被团长曹艺点名参加“征轮”剧团,饰演武生……

回忆往事,97岁的贾全生思路清晰,把当年驾驶汽车穿梭于战火中的情景讲得十分生动。

兰姆伽集训,全身美式装备

贾全生的原籍为长葛市董村镇高车贾村(现为高庄),村子以高、车、贾三个姓氏命名。

18岁起,贾全生到湖南、广西、云南等地谋生,后来在昆明的“八公里修理厂”做学徒、电工、钳工,学会了修理内燃机,成为一名汽车修理技工。1942年,贾全生得到一条军队“招聘驾驶员出国”的消息,便前去应征。因懂修理技术、驾驶水平高,他很快被录用,直接担任班长。

1942年年底,贾全生随辎汽六团在昆明乘坐飞机到达印度,又坐了5天火车、1天轮船,最后到达兰姆伽。“这是一座中美合作的大兵营,差不多有许昌城这么大。”贾全生说,士兵到达军营后,装备全部由美国提供,每人两双皮鞋,还有内衣、外衣、夹克和各种枪支,食物是面包、牛奶和罐头,生活条件比国内好很多。

“本来以为到国外开车,没想到首先接受训练。我很聪明,训练成绩很好。”贾全生回忆,当时一起训练的还有孙立人任师长的新三十八师、廖耀湘任师长的新二十二师的士兵。训练结束后,辎汽六团进行改编,部分伙夫、传令兵等勤杂人员被编入步兵营。分别时,很多士兵掉眼泪。

三四个月后,辎汽六团分到了400多辆汽车。在没有正式出车前,中美联络部让辎汽六团派一名司机,贾全生因技术好、懂修理被选中。“开始,美国人说话我听不懂。他用手比画,先看看太阳,再用手指戳戳地面,大意是几点在这里等着。随后,一些简单的英语我就能听懂了。”说话间,贾全生老人熟练地说了一串英语。其间,他和孙立人一起吃过三次饭,与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郑洞国、廖耀湘相识。

被团长点名,加入“征轮”剧团演武生

“一天,我正在工兵十二团训练,辎汽六团的一名副排长让我回去报到。回到团部,团长曹艺问:‘你会唱戏吗?’以前,我唱过豫剧,饰演武生,但当时我感觉演戏没意思,就顺口回答‘不会’。”贾全生回忆道,“一旁的大鼓手是个内行,顺手递给我一根马鞭。我不由自主地把马鞭挂在了无名指上。大鼓手一看,说‘他会演’。我见瞒不住了,跟着鼓点走了一圈儿。曹团长大喜,说演‘文’的演‘武’的都有了,开始编排剧目。“征轮”剧团在排练和演出时,曹团长经常去看我们。所以,4月6日曹团长的女儿让我看他的照片时,虽然已经过去70多年,但我一眼就认了出来。”

演出的时候,台子前摆几张桌子,桌子上摆着水果,史迪威、郑洞国、曹艺等人坐在中间。

1943年下半年,中国远征军开始和日军接触,反攻缅甸。“当时,我们武器好、吃得也好,有打胜仗的把握。”贾全生说,美军有两个飞虎队、100多架飞机。他们在前面轰炸、侦察敌方兵力,步兵在地面推进,紧跟着是工兵修路,辎汽六团负责运输。

闲暇时,部队会在空旷的地方放映电影。当地的蚊子比较大,放映电影前,士兵们会在脖子、腿上抹些美国产的蚊子药。贾全生回忆,因日本人和中国人长得比较像,一次看电影,一名日本的散兵居然混到人群里,不久被发现。现在想来,应该是他没有吃的,甘愿当俘虏。

打通中印公路,辎汽六团凯旋

1944年至1945年年初,中国远征军收复缅甸,打通印度至中国的中印公路,并铺设了几千公里输油管道。

贾全生说,辎汽六团第一次向国内运送战略物资时由团长曹艺带队,车子前面插着旗帜,上面写着“凯旋”字样。

“当时,从印度铺设的输油管道通过缅甸到达昆明、曲靖等地,供给部队汽油。司机可以随意加油。”贾全生回忆,有一次,他们到飞行大队演出,在机场看到别人用汽油清洗飞机螺旋桨。“当时,从印度输送来的汽油非常充足。”贾全生说。在机场,他还遇到一名新郑老乡。对方是射击手,说很羡慕汽车兵。

1945年8月,缅甸境内已经没有日本兵。贾全生和战友驾驶汽车拉着军用物资回到云南保山,汽车停在城外。这时,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街上到处都是燃放鞭炮的人。“好啊,日本投降了,我们也回国了!”贾全生回忆说。

回到国内不久,辎汽六团被调往河南驻守郑州。贾全生更是喜悦,因为回到老家了。他先后在开封、信阳驻防。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辎汽六团的官兵越来越少,最后在南宁向解放军投诚。通过招考,贾全生到一个修理厂修理汽车。“我一口气修理了10辆汽车,厂长高兴地夸我,说‘天上掉下来一个贾全生’。”贾全生说,一年后,他回到许昌,在长葛老家待了两年。有一天,他到许昌市区,遇到原辎汽六团的战友杨锋,对方当时是河南汽车运输总站一个汽车大队的大队长。经他介绍,1953年,贾全生到当时的河南省汽修厂工作,直至退休。

贾全生的女儿说,父亲修理汽车的技术很好,当时在全省都很有名。当年车队购进的德国大依法卡车的方向盘比较沉,很多技术改革都是他父亲完成的,家里贴满了厂里颁发给父亲的奖状。

新闻连连看

许昌籍另一位中国远征军老兵王月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家住原许昌县邓庄乡马庄村的王月亭,也是一位驻印远征军老兵。老人在两年前去世,享年92岁。

1942年7月,王月亭被国民党军队抓为壮丁。6个月后,王月亭所在的部队抵达云南昆明,接着乘飞机从云南昆明到达印度丁江机场。他和战友们被送往印度兰姆伽接受专业的工兵培训,而后作为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新编第30师独立工兵12团二营一连的特种工兵奔赴战场,主要参与架设桥梁。3年后,王月亭和战友乘飞机返回云南省沾益县,接着乘船到香港九龙,然后在秦皇岛登陆,出关到了沈阳。沈阳解放后,王月亭才回到老家。

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作用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地带,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而且增强了中国正面战场的力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