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新闻深三度】“干旱之城”,何以成为“北方水乡”

摘要: 2013年5月,许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精心谋划了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引领,包含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内的三大水利项目,从而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治水兴水”创建之旅,描绘着一幅幅“北国水乡”的美丽画卷。

核心提示

水,曾经是许昌最大的短板和瓶颈,如今却成为许昌的魅力所在、优势所在、希望所在。

2013年5月,许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精心谋划了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引领,包含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内的三大水利项目,从而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治水兴水”创建之旅,描绘着一幅幅“北国水乡”的美丽画卷。

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不断破解现实难题,稳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形成了“节水活水、治污提标、精建严管、互荣共享”的建设模式,使“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成为现实。

缘起:“解水之困”,民众期盼

曾几何时,“水问题”严重制约着许昌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许昌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的1/10。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市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面积达73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穿越市区的3条季节性河流污染问题突出,清潩河、运粮河被人们戏称为污水横流的“龙须沟”……

“解水之困”成为全市人民的强烈期盼。2013年,重大历史机遇摆在了许昌面前。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水利部这一年开始在全国选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与此同时,即将竣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许昌穿境而过。

面对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许昌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精心谋划了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引领,包含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内的三大水利项目。我市统筹本地水、过境水、天上水和再生水,把南水北调分配的每年2.26亿立方米水用作城乡居民饮用水,把原来饮用的汝河水、调引的黄河水、提质达标的再生水作为水生态建设的保障水源,解决了水之源问题。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许昌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整合部门各类建设资金,集中打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市场化融资模式,组建了许昌市水生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搭建了融资平台,将项目投资、建设、运营融为一体,破解了资金难题。

行动:城水互促,重现水韵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过程中,我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形成了“节水活水、治污提标、精建严管、互荣共享”的建设模式,整体进度走在了同批试点城市的前列。

我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聘请同济大学编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及水系连通工程规划,聘请水利部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编制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规划。规划坚持生态文明原则,充分考虑许昌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坚持统筹兼顾原则,老城区与新城区相结合,因地制宜,统筹治理,惠及更多的群众。

与之同时,我市坚持城水互促原则,着力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灞陵河定位为着力塑造三国水上特色景观,建设具有浓厚历史风情的沿河风光带;运粮河定位为再现漕运文化、彰显三国魏都风情的历史文化长廊;清潩河定位为融合市民休闲、科普教育、水生态修复,产业特色突出的城市生活舞台;饮马河定位为打造“与城市共呼吸”的生态之河、休闲之河、文化之河、活力之河;护城河定位为见证城市进步、彰显历史兴衰、体现汉魏故都风貌的古城遗韵,河湖岸边广植莲藕,重现许昌“莲城”美景。

为确保人民群众永享水生态之利,市委、市政府还将“加强中心城区河湖水系建设管护,保持清水长流”列为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之首,市人大将加强河湖水系管护列为2016年人大1号议案,强力推进。我市建立了水体管护河湖长制、领导分包负责制和日常巡查制三级管理体制,县(市、区)政府领导同志担任本辖区或所属河湖水系的河湖长。与之同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对河湖水系进行维护管理。

水生态文明建设,民众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我市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拓宽公众对于水生态环境意见和建议的反映渠道,将水系建设和管护纳入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及时征求市民对河湖水系管护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全市上下共护、共享河湖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生动局面。

特色:节水活水,互荣共享

我市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过程中,坚持生态引领为核心,将生态理念贯穿于宣传教育和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形成了“节水活水、治污提标、精建严管、互荣共享”的建设模式,为中西部缺水型地区建设水生态文明作出了有益探索。

以水定需,节水活水。我市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科学合理确定河湖水系建设规模,不搞大挖大建、大河大湖,建设“盆景”工程;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创建,全面关闭城市规划区自备井,加大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力度;整合部门资金,连片推进实施,建成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实施跨流域调水大连通,实现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汇引许昌。

互为依托,互荣共享。我市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五城联创”,做到了水系建设与城市建设一体推进、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共同繁荣,“节水、爱水、惜水、护水”变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赢,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