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热心马大姐巧手制衣 诠释“远亲不如近邻”

马巧云把原来蹩脚的针线活儿练成了精湛的技术活儿

摘要:

马巧云展示她做的小孩儿衣服。

马巧云正在做衣服。

提起小孩儿棉衣,很多人会想起小时候奶奶、姥姥一针一线做的带着阳光味道和爱的温度的棉衣。然而,现在有小孩儿的家庭,很多奶奶、姥姥因为年龄、工作等原因,大多都不做了。为了能让街坊邻居和附近乡亲的孩子们穿上舒适、合体的棉衣,53岁的马巧云把原来蹩脚的针线活儿练成了精湛的技术活儿,做了上百套小孩儿棉服,受到了周围邻居的夸赞和好评。她从中找到了乐趣,生活过得充实而快乐。

为让孙子穿上舒适棉服,决心练好针线活儿

房间里,缝纫机、针线、裁剪工具应有尽有,还摆满了各种布料、宝宝棉……4月20日,当记者走进位于市区学府街学府名苑小区的马巧云家中时,看到屋中一摞摞、一排排花花绿绿的小孩儿棉衣煞是好看。那可爱的“小月孩”棉衣、连体服,就如一件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

今年53岁的马巧云原本和老伴儿一起做生意。3年前,老伴儿突发脑干出血,打乱了他们的生活。为了照顾捡回了一条命却因后遗症瘫痪在床并且失语的老伴儿,她把生意交给了大儿子和儿媳,担负起了照顾老伴儿日常生活的重任。

“我整日围着他转,照顾他吃喝拉撒,推着他在小区内转悠,无聊时也会和老邻居们一起打打牌。”马巧云边给一件连体服缝着扣子,边朝正在轮椅上坐着的老伴儿努努嘴说,没患病前,老伴儿是家里的顶梁柱,人能干又对她好,“能话”、俏皮话很多,现在老伴儿瘫痪了,也不会说话了,日子过得苦涩又无奈。

去年,马巧云的孙子出生了。“升级”为奶奶的她看到襁褓中可爱的小家伙时,就想着给他做几件棉衣。谁料,她费了一番功夫做出来的衣服,孙子竟然穿着不合体。向来不服输的她下定决心学会做棉服。

合体又好看,她做的小孩儿棉服邻居们抢着要

不可否认,天赋加后天努力等于成功。在做衣服方面,马巧云是有天赋的,小区里孩子穿的棉服,她细细地看上几遍,就能比照着做出一件像模像样的来。

为了快速提高裁剪技术,她一次次地来到新华书店买来相关方面的书籍研究,遇到不明白的,就谦虚地向老朋友也是“裁剪高手”的老杨姐请教。马巧云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很快就“出师”了。每逢儿媳抱着小孙子在小区玩耍,小孙子身上的棉服、连体服总被邻居们问起在哪儿买的。当得知是马巧云自己缝制的时,时不时会有邻居请她帮忙做衣服。

对于邻居们的请求,马巧云从未拒绝过,而是认真为挑选布料,按照要求做出令他们满意的衣服,并把做好的衣服送到邻居家里,让他们试穿。“没有想过拒绝,远亲不如近邻嘛!他们看到我天天照顾老伴儿辛苦,同情我,有时候会给我送点儿菜,如果我没在家就给我挂门上。”马巧云感叹地说。

马巧云给孩子做棉服所用的布料都是她从正规商家选购的上等棉布,所需的棉花或宝宝棉也是买最贵、最好的。买回来后,她总是先将棉布手洗一遍、晾干。她说小孩子的皮肤娇嫩,衣服得用最好的原料做才能穿着舒服。

从做棉服中找到乐趣,退休生活充实又快乐

无论是给孩子量身、剪裁布料、缝纫、铺棉花,还是缝纫独具特色的卡通小图案,棉服的每一道工序,马巧云都做得非常认真、精致、实在。

随着马巧云“巧手制衣”的名声在邻居们之间传开,越来越多的人请她帮忙做衣服。她家附近的几个小区甚至在市区人民路、毓秀路附近居住的人都慕名找她做衣服。据马巧云粗略统计,她已经为大家缝制了上百件棉服、“小月孩”棉衣、连体服。

为了让更多家庭的孩子穿上她手工做的棉衣,马巧云在天气晴朗时,会推着老伴儿到路边摆摊儿,把家中那些样式丰富、花色繁多的小棉衣拿出来,供周围邻居挑选。一件上衣20元、一件连体服50元……马巧云做的小孩儿棉服比商店卖的好看、合体,价格却不及商店的一半。

“做衣服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让自己从空虚、苦闷的日子中解脱出来。自从做起了小孩儿棉服,我的精神好多了,日子也充实起来。老伴儿看到我笑容逐渐增多,他也非常高兴。看到邻居们的孩子穿着我做的棉服对我表示感谢时,他竟然朝我竖起了大拇指!现在,他自己能吃馍了,医生都说这是个奇迹!”马巧云说,做小孩儿棉服让她感到快乐,忙起来也更有劲儿了。她可以根据要求,为刚出生到四岁左右的宝宝做各式各样棉的、夹层的衣服。如果您有需要,可以拨打她的电话13849880556定做。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