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关注许昌餐饮夜市之前世今生

许昌夜市:从“露天无拘”走向品牌发展

从五一路的热干面、拉条,到解放路的鸡丝馄饨、煮羊蹄 从“老许昌”记忆中的传统烧烤,到现在的“撸串儿文化”

摘要: 每年从这个时候到10月份,是许昌的烧烤“旺季”。这样的场景大家都不陌生:街头桌挨桌,人们坐在小方凳上吃着烤肉、喝着啤酒、聊着天儿……据不完全统计,每到这个季节,市区各类夜市摊点有七八百个,一天要消耗约800只羊。

市区夜市摊点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每年从这个时候到10月份,是许昌的烧烤“旺季”。

这样的场景大家都不陌生:街头桌挨桌,人们坐在小方凳上吃着烤肉、喝着啤酒、聊着天儿……

据不完全统计,每到这个季节,市区各类夜市摊点有七八百个,一天要消耗约800只羊。在品美食的某个间隙,你是否会问,许昌餐饮夜市是啥时候出现的?“老许昌”记忆中有哪些美味?现在的夜市与以前有啥不一样?

【回望】

许昌餐饮夜市,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许昌餐饮夜市,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兴起的。

在很多“老许昌”眼中,最早的餐饮夜市兴起于一些企业周边。“我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事餐饮生意,当时就一辆三轮车,每天晚上到五一路卷烟厂门口经营。”5月10日晚,餐饮夜市经营者王淑玲告诉记者,当时,卷烟厂实行“三班倒”。下了夜班,工人都喜欢在她的摊位前要一份手工面。

现在,王淑玲在市区延安路经营一家饭店。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练、利落。“我干餐饮行业快30年了,可以说见证了许昌餐饮夜市的变迁。”王淑玲一边忙碌,一边对记者说。

在王淑玲的记忆中,那时,五一路上有十几个摊位,有卖热干面的、拉条的,还有卖手工面的。

在“老许昌”的记忆中,当时的解放路、向阳路、西湖公园南门、古槐街都有夜市摊点,其中解放路上的鸡丝馄饨、煮羊蹄、黑菜糊涂面是不少许昌人喜欢的小吃。

“天上星,头顶灯,身边炉灶,四周人声,连板凳都是肥的,连人影都是香的,连风都饱了,连星都馋了。”王淑玲说,后来,随着我市城市管理的加强,她把摊位固定在向阳路与华佗路交会处的一个餐饮夜市中,“物美价廉、‘露天无拘’,是很多市民的好去处”。

【发展】

社会经济与城市管理一起发展,餐饮夜市越来越有秩序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区餐饮夜市逐步从无序走向规范。

2008年,我市开展打通断头路工程,向阳路北延工程开始施工,向阳路与华佗路交会处的一个餐饮夜市被拆除。

“随后,我在向阳路、光明路一带出摊儿。那段时间,我除了做生意外,还要和城管‘打游击’。”王淑玲说,“每天,我都会想这样的日子不知何时是个头儿。但为了养家糊口,我还要坚持下去。”

“一看到执法人员,我就提心吊胆,慌慌张张地将桌椅搬走。”王淑玲说,随着创建工作的开展,她觉得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应该有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生意才能一直做下去。

于是,几年前,王淑玲在市区延安路租了一间门面房,生意就此安定下来。“只要按时出摊儿、收摊儿,保证地面干净,就能将夜市生意做下去。”王淑玲说。

“这两年,政府推广无烟炉具,开始我不理解,觉得增加了经营成本。但更换之后,我发现这样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感觉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王淑玲说,我市将夜市烧烤整治列入“城建重点项目”后,政府补贴约50%,帮助商户更换可以过滤油烟的新型烧烤炉。

“我在这里精心经营,已经有一定的客源,生意会越来越好。”王淑玲说。

【现状】

有人还在做传统烧烤,有人却已开始做“撸串儿文化”

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今年,许昌餐饮夜市悄然升级,出现了不少新形式,脱离了传统占道摊点的脏乱差形象,走上品牌化运作的道路。

当晚,在市区六一路,记者碰到了从事牛羊肉生产供应的丁超。他从事这个行业已20余年,是市区不少大型烧烤摊儿的主要供货商。

丁超说,许昌市场用于做羊肉串儿的基本上都是本地羊和小山羊,包括他自己的店在内。目前,许昌成规模且有自主货源的羊肉供应商有30多家。

他保守估算,许昌市场用于做羊肉串儿的羊肉日销量有4吨多。如果按照一只羊出5公斤羊肉计算,许昌市场一天约消耗800只羊。

“原先一桌客人吃烧烤,要上50串羊肉、两杯扎啤;现在先上20串羊肉,再来点儿烤菜,分流了羊肉的消耗量。很多食客,吃的已经不只是羊肉了。”丁超说。

他认为,许昌目前的烧烤分为两类:一类主打高端烧烤,把羊肉串儿做成了文化,“做串儿却又不主营串儿”,既有烤串儿又有海鲜等菜品;另一类则主打传统烧烤。

由于管理方一直在严控餐饮夜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少经营者必须改善营业条件。减少环境污染是所有夜市经营者必须经受的考验。

开烧烤店的门槛越来越高。“原先摆烧烤摊儿,买个炉子,进一批货,在马路边就可以烤,花两三千元就足够了。”丁超说,现在各种政策的出台规范了市场,要求经营者配备油烟净化设备,淘汰了部分小烧烤店。

丁超说,这些变化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正规商家来说,都是好事。

新闻连连看

我国古代的夜市

隋唐时期,市场的营业时间受到政府严格管控。到了晚唐,长安出现夜市,并逐渐发展到洛阳、开封、扬州等大城市。

宋代取消了三更以后禁夜市的规定,开封甚至出现了从五更营业到天亮的“鬼市”,其他城市的夜市也逐渐普及。

夜市是在夜间做买卖的市场,主要贩售杂货、饮食等。夜市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观光景点,在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更是人们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小吃是夜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地方的夜市,小贩都会提供各式各样的小吃或者快餐。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