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免了1元门票换来数倍的游客流量 稳定的游客流量为游乐设施带来无限商机,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关注】公园免门票的互联网思维

杭州西湖门票免费获《人民日报》头版头题点赞 其实,咱许昌的小西湖已经免票12年了——

摘要: 5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题位置,以《互联网思维引领经济转型 杭州:网罗天下 弯道超车》为题,对西湖门票免费点赞。其实,说起免票,咱许昌的西湖公园早在12年前,就提出“还园于民”,实行免票进园。

5月16日,市民在西湖公园划船游玩。记者 牛书培 摄

核心提示

5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题位置,以《互联网思维引领经济转型 杭州:网罗天下 弯道超车》为题,对西湖门票免费点赞。其实,说起免票,咱许昌的西湖公园早在12年前,就提出“还园于民”,实行免票进园。

免去1元门票,引来游客倍增。从起初的“1元门票”到2005年免票,一泓碧水,满园绿色。西湖公园免门票、“还园于民”的发展历程,不仅给市民带来方便惬意,而且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互联网模式”:不直接从入口挣钱,用免费的方式获取流量,有了流量再发展其他业务。免门票带来游客数量翻倍,带来游乐设备大幅增加,公园收取的租赁、管理费用也实现倍增。从广大市民到游乐设施入驻方,再到公园管理方,免门票实现了多方共赢,也让共享、开放等贴近互联网的气质深入人心。

有了“客流”的西湖公园,拥有了人气和“流量”

5月16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

这天的西湖公园,湖光潋滟,风景如画。“一湖一堤一山两岛屿、一堂一阁七桥五古亭”,以美丽的姿态迎接游客。在卧虎桥附近,年轻的妈妈赵海青正推着宝宝车散步。她的孩子半岁了。赵海青住在东城区,当天专程带着孩子和家人来游玩。

“西湖虽小亦西子。”许昌小西湖源于东汉,盛于唐宋,文化积淀深厚,在全国第三批文物普查中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公园内,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亭台桥廊错落有致,花草树木红绿掩映,步随景移,景随人动。市民有的登岛赏景,有的泛舟湖中。在园林建筑听水亭、读书亭前,在古色古香的梅花堂、西湖莲舫等景点,赵海青一家人边走边看,不时拿起相机定格动人的瞬间。

德星广场以“德星”为主题,建有“陈荀两家相会”群雕。林木掩映间,陈蹇、荀淑皆峨冠博带,一个挥手致意,一个揖手作答;他们身旁的子弟,或躬身倾听,或张开双臂欲移步前行。整个群雕刻画入微,生动地再现了陈蹇与荀淑西湖相聚的历史故事,让游客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感悟文化、汲取文化。

西湖公园管理处主任张时选介绍,西湖公园已经成为文化氛围浓厚、生态特色鲜明、各项功能齐全的城市公园。目前,日进园人数超过5000人次,双休日屡屡突破万人关口。尤其是每年的春节、国庆节等大型节日,日进园人数达到6万人次。据粗略统计,西湖公园免费开放后各个时段的入园人数均比过去增加近一倍。稳定的客流,成了西湖公园最可靠的“流量”。

从冷清到热闹,西湖公园走过的转轨历程

每天清晨,家住市区西大街的陈海旺老伯都要到西湖公园健身。公园里人声鼎沸,练剑的,打太极拳的,还有学跳舞的,一片欢声笑语。

在他的记忆里,西湖公园免费之前,完全没有今朝熙熙攘攘的景象,而是一番冷清的场景。

“2005年之前,西湖公园实行入园收费制,每张门票1元。如果骑自行车进去,车子也要交1元。”陈海旺说,老百姓舍不得花钱进去,偌大的公园整日空荡荡的。“公园本来是公共性、公益性场所,一收费,就把人‘收’跑了。”他说,西湖公园免费开放的事儿,老百姓一直盼望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出了议案、提案。

然而,当时的西湖公园管理方处于尴尬地位,有着难言之痛:同全国各地的公园一样,他们也面临经费不足、冗员过多、设施老化、收入减少等问题。几百名职工要吃饭,园内动物要饲养,绿地、设施要维护,现有经费入不敷出,免费开放会带来更大冲击。

正因为存在这些积重难返的问题,才更应当下定改革的决心,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自2005年10月1日起,西湖公园免票开放,进行壮士断臂般的改革。

免费带来了游客大量增加,“流量”激增带来了商机。外地的游乐设备经营商蜂拥而至。他们带着现金、设备前来投资、经营。

不到半年时间,总投资近170万元的15个大中型游乐项目就摆满了西湖公园的游乐场。沉寂已久的游乐场热闹了起来。西湖公园彻底摆脱了门庭冷落的窘境,游乐设施占地租赁费成为其新的收入支柱。

“观念的转变,是西湖公园免票带来的最大影响。”张时选说,“哪怕是到了‘山穷水尽’,只要顺应市场潮流,下决心改革,就一定会迎来‘柳暗花明’!”

12年免票的背后,是城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公园内大小游乐设施有40多种,大到“摩天轮”,小到儿童钓鱼设施,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市民的游玩需求。尤其是2012年西湖公园进行升级改造后,游乐设施再次进行了“洗牌”,不光数量多了,而且档次、娱乐性更强了,游人更多了。老少皆宜的“摩天轮”、惊险刺激的“双人飞天”、有益于身心的“体能乐园”等,让市民玩得更加开心。

从表面上看免门票对西湖公园的直接经济效益有影响,但带来的市民数量增加和逗留时间延长,使公园内的游乐设施经营商均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来乘船游玩的人,现在每天有20多批。”西湖公园游船承包人赵星笑眯眯地说。

“公园免去的不只是门票,而且有管理部门与群众之间的‘心墙’。”许昌学院经管学院讲师赵海西认为,西湖公园早在十几年前就实行免票,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是“人本理念”的生动诠释,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西湖公园免票的实践证明,解决公园、景点维护费用和游人拥挤等问题,并非只有门票涨价一个办法。转变观念,顺应市场,进行多渠道综合利用开发,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新闻连连看

西湖公园历史有多久?

西湖公园古称小西湖,东汉末年曲环镇守许昌时筑城取土,形成低洼导入水而成湖,至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经历代修建,渐成一处名胜。

《永乐大典》称“天下西湖三十六,许州西湖在其中”。1958年,小西湖正式辟建为西湖公园,成为广大群众劳作之余和节假日休闲娱乐的重要地方。目前,该园总面积15.8公顷,其中湖面4.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92.4%。

清朝的《许州志》记载:“小西湖因满湖荷花,故称西湖莲舫,为许州十景之一。”

西湖公园有啥特色?

西湖公园的红莲岛建有仿宋建筑欧阁,红莲岛南侧、周围及中心建有浮雕墙,再现西湖公园的历史起源及发展延续情况,引起游人的思古之情。

荷花塘内有白雪公主、白鹤、迎宾芙蓉、金合欢、案头春等荷花品种,再现“西湖莲舫”胜景。九曲桥将红莲岛与小西湖的东岸连接,桥身采用汉白玉栏杆,桥下可通游船。在观鱼池与荷花塘之间, 建有汉白玉栏杆的荷花桥。

西湖公园选择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黄山栾、白蜡、合欢、梨花海棠、樱花等花木品种,使植物与地面构成有机的整体,形成生态公园的绿化景观效果。

国外的景区咋运营?

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公益性景区、景点都实行免票或低价政策。意大利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不到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世界著名的法国卢浮宫,门票价格只有8.5欧元;美国则规定所有国家公园门票价格不得超过20美元。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