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高温下的街头 点滴善举暖人心》后续 路遇受伤倒地的老人,她撑起衣服为老人遮阳防晒 刘晓华用最简单、最朴实的善举体现了许昌人的文明素养

朴实的善举体现了许昌人的文明素养

市民说:“好人就应该好好夸夸!” 刘晓华说:“做这事不是为了出名!”

摘要: 6月2日,本报以《高温下的街头 点滴善举暖人心》为题,报道了市民刘晓华撑衣服为受伤的老人遮阳的感人故事。消息见报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人民网、光明网、图说中国、大河网、腾讯大豫网等网站纷纷转载该消息。

6月4日,西湖公园内,西湖红歌团团员在读《许昌晨报》的报道,称赞刘晓华的善举。

6月2日,本报以《高温下的街头 点滴善举暖人心》为题,报道了市民刘晓华撑衣服为受伤的老人遮阳的感人故事。消息见报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人民网、光明网、图说中国、大河网、腾讯大豫网等网站纷纷转载该消息。

做这事可不是为了出名

6月4日中午,记者在西湖公园见到了西湖红歌团团员刘晓华。得知记者来采访,刘晓华连连摆手说,为老人遮阳是件小事,她可不是为了出名。

刘晓华说,55岁的她是一名退休工人。6月1日8时许,她走到西湖公园门口时,发现一位老人因为发生交通事故横躺在马路上。劳动路的车流量很大,她担心老人再次发生意外,所以赶紧冲到路中间。由于当时天气很热,她随手拿出背包内的一件衣服为老人遮阳。在为老人遮阳的过程中,她不时询问老人的伤情。老人受伤不轻,一句话都没说。直到老人被120急救车拉走,她也不知道老人的具体情况。

“做这事不是为了出名!善良是人的本性,换成别人也会这样做的。”刘晓华说,晨报和微信都发了这条消息。她的女儿看到后及时把这条信息转发到朋友圈,并说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自豪,还说要向她学习。

好人就应该好好夸夸

记者把当天的《许昌晨报》拿出来,立即吸引了许多市民观看。不少市民说,平凡的小事,更能凸显许昌好人的内涵。刘晓华在高温天气撑衣服为受伤的老人遮阳的善举,就是文明的体现。

“晓华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热心人,经常帮助别人。她的事迹被晨报报道后,我们西湖红歌团也跟着沾了光。好人就应该好好夸夸!”西湖红歌团团员张莉伸出大拇指说,“晓华,你是最棒的!”

看到报道后,不少市民被刘晓华的爱心举动感动。“在高温天气下,用一件衣服为老人遮阳,送的不仅仅是清凉,还是一份善心。”翻看《许昌晨报》后,市民孔桂芝说,许昌是全国文明城市,像刘晓华这样助人为乐的市民有很多。她觉得,助人为乐是文明的体现,许昌屡屡出现这样的善举,已渐渐成为群体性自发行为。

“妈妈太伟大了,看到报纸上她用衣服为老人遮阳的照片,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向妈妈学习,为妈妈感到自豪。”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刘晓华的女儿赵婧说,她在微信上看到母亲为受伤老人遮阳的事,同事们在向她表示祝贺的同时,还在朋友圈内转发了该条微信。

善举也是生活的需要

只有营造一种全社会都关爱典型、尊重典型、崇尚典型的良好舆论氛围,典型的示范效应才能进一步放大。看到刘晓华的善举见诸报端后,许昌市文明办工作人员李晓忠告诉记者,晨报就是要多发现和宣传这样的典型人物,文明是在一点一滴中累积起来的,这样的累积需要每个人的贡献。

李晓忠告诉记者,近年来,许昌的好人好事不少,公交车上给老幼孕妇让座的人多了,无偿捐资助学的人多了,搀扶摔倒老人的人多了。通过报道和学习这些先进典型,单个的凡人善举凝聚升华为时时处处感召广大市民的光辉榜样,成为一种主流的社会生活风尚与价值取舍。

“在我们身边,一些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迫切需要我们帮助。就像青山、绿水、空气一样,善举是我们生活的需要,是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李晓忠表示,刘晓华用最简单、最朴实的举动,体现了公民的文明素养。这类小善举,丰富、提升了许昌的精神文明。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