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2017河南最美教师候选人】陈俊德:大山深处的点灯人

摘要: 点亮山区孩子的梦想,让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有书读,是西峡县丁河镇古峪小学教师陈俊德一生追求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陈俊德坚持了40年,被誉为“大山深处的点灯人”。

点亮山区孩子的梦想,让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有书读,是西峡县丁河镇古峪小学教师陈俊德一生追求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陈俊德坚持了40年,被誉为“大山深处的点灯人”。如今,他所教的孩子一个个长大成才,他自己也从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教师。

1977年,为了能让大山里的孩子都能就近读书,古峪村村委会找到刚刚高中毕业的陈俊德,想让他作为“村筹教师”到距村校十几里以外的汤庄开办教学点。陈俊德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下来。

秋季开学,陈俊德到教学点,一切都出乎意料:十几户人家分散在上下三四公里的山沟里。没有房子办学校,村支书无奈地说:“只能把村组的三间牛圈整修一下当学堂,别的真是没有办法。”看着那散发难闻臭气的牛圈,陈俊德的心就像掉进冰窟窿……想一走了之,可望着孩子们那渴求的目光,他选择了留下……

没有课桌,找几块长木板,用土坯支住两头就成了;没有凳子,让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没有黑板,热心村民从家里找来一块木箱盖挂在墙上也算。从山上砍些木棍搭成床,铺上麦秸秆就成了自己的“安乐窝”;没有做饭的地方,就自己动手垒灶台。就这样,在这个深山沟的教学点,守着煤油灯,守着青山,守着孩子们,陈俊德一干就是6年。近2000个日日夜夜,他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期间,有苦、有泪,也有乐。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陈俊德说这就是他最大的满足。

在深山里长大的陈俊德深知,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去,是山里人最大的梦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每天夜里都在昏暗的油灯下备课、批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晚饭后,他把成绩差的学生留下补课,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山里的孩子因生活条件艰苦和经济落后,学生辍学现象经常发生。为了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入学,他走遍全村的每家每户,翻山越岭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有时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他还会同家长争吵。最终,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连年达到百分之百。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越来越多,年级也越来越多,最多时他一个人教3个年级。陈俊德积极探索复式班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尽管学生在一个教室,但互不影响,有时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高年级的学生辅导低年级的学生,形成循环教学。由于勤奋刻苦,教学成绩不断提高,陈俊德深受当地群众赞誉。“逢年过节,乡亲们都邀请我到家里做客,视我为亲人。我也把学校当成了家。虽然当时还是个‘村筹教师’,每个月只有5块钱的生活补助,但我热爱教育,这里有我美好的梦。”陈俊德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山里的老师都走了,而陈俊德一直坚守在丁河镇古峪村小学,坚守在这所离镇政府所在地还有20多公里的村小。

这些年,陈俊德既是校长也是老师,既是保洁员也是炊事员。为了照顾好孩子,陈俊德住进了学生寝室,每天夜里为孩子们洗脚、铺床,帮他们脱衣服,半夜还要给孩子们盖被子。早上5点左右起来做早饭,一天到晚忙得像陀螺,累得筋疲力尽,但他心里却很充实。时间长了,妻子也理解了他,经常会主动到学校帮他照看孩子、做饭,义务为孩子们服务。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付出的越多人生价值就会越大,幸福感就会越强。陈俊德2013年被评为西峡县最美乡村教师,2015年被评为河南好人,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师德标兵。

如今,陈俊德已经59岁,再过一年就要退休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山里孩子能就近读书。如果学校需要,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陪伴他们成长,培养他们成才,直到我走不动为止。”这是陈俊德的肺腑之言。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