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2017河南最美教师候选人】郝冬云:坚守山村教学点的“全能教师”

摘要: 孩子们在栾川县叫河镇中心校举办的“养成教育十佳少年”颁奖大会上表演舞蹈《文明礼仪之歌》,三年级学生崔洪栎荣获“养成教育十佳少年”……最近,看着孩子们不断地成长,栾川县叫河镇新政小学教师郝冬云很是欣慰——虽然自己坚守在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被群山密林遮蔽着的一个教学点34年,但孩子们都很争气。

孩子们在栾川县叫河镇中心校举办的“养成教育十佳少年”颁奖大会上表演舞蹈《文明礼仪之歌》,三年级学生崔洪栎荣获“养成教育十佳少年”……最近,看着孩子们不断地成长,栾川县叫河镇新政小学教师郝冬云很是欣慰——虽然自己坚守在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被群山密林遮蔽着的一个教学点34年,但孩子们都很争气。  

1983年参加工作,她亲历并见证了这所学校的兴衰——学校由当初的近百人逐年锐减为今天连幼儿在内的9个孩子。受不了穷乡僻壤的苦寂,一茬茬的同事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看到这些,郝冬云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仅有9个学生的教室里,却分为一二三年级和幼儿园4个年级。在课堂教学中,郝冬云会让每一位学生轮流“上岗”,当一回小老师。除了低年级学生还比较羞怯,年龄稍大点儿的孩子当起小老师来有模有样。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郝冬云说,“一年级新生基础差,刚进校时学不进去,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常常逃学。于是我从最基础、最简单易学的知识入手,逐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表扬为主,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小竞赛、智力游戏等方法,一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正是郝冬云这种把“主人”的地位让给学生的做法,让一茬茬的“笨学生”在她手里变聪明了,让当初厌学的孩子再也不逃学了。

“学生缺少作业本、笔记本,她给买;孩子有了烦心事,她开导;遇到学困生,她不歧视,耐心施教;学生家里缺大人,她就是学生家长。”新政村一位村干部这样评价郝冬云。

教室旁边是一间伙房,里面堆放着一些柴火,砖垒的地锅把墙熏得黑黑的。郝冬云说:“新政村是个地偏人稀的大山沟,孩子们大都离校较远。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我就每天中午给孩子们做饭。你看,这些柴火大都是孩子们捡拾回来的。”

白天上课、做饭,晚上备课、改作业。很难想象郝冬云一天没完没了连轴转的辛苦。但为了学生,为了心中那份责任,她从没有舍大家顾小家,更没有耽误过孩子们的学业。几十年里,她最害怕自己生病,担心影响学生的课程,担心学生饿着肚子。但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接踵而至,她为了不耽误上课,时常顾不上看病。

2010年,她家里盖房子,她没有离开学校一天;2012年,房屋加盖第二层,她未请一天假;这几年,她丈夫在家伺候生病的婆婆,她则吃住在校照顾学生。

亲戚们埋怨她只顾学校不管家,她却说:“自己是小家,学校是大家,舍小家为大家,值!”

2014年春节过后,学校里的另一位教师退休了。从此,这所山村小学只剩下她一人在坚守。她一人担当着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炊事员、安全管理员等角色,成了真正的“全能教师”。

一人一校的工作更使得她不能离开学校半步。早晨,她早早起床,打开校门迎接到校的学生,开始忙碌的教学工作;中午,趁学生短暂的休息时间,她快速生火做饭,为孩子们准备午餐;午后,丢下锅碗瓢勺的她,又匆匆走上讲台;傍晚,伴随着放学的铃声,她站在校门口,亲眼送走一个个孩子,才长松一口气,享受片刻难得的放松;晚上,当村庄三三两两亮起灯火,村民们边吃饭边看电视的时候,她才草草做好了饭;入夜,当人们逐渐进入梦乡时,她却在批改孩子们白天的作业,并准备第二天的教案;夜深人静,整个山村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唯有一盏孤灯,陪伴着她熬过漫漫长夜……就是这一盏孤灯,记录下一个山村教师的艰辛与汗水,也照亮了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

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深深热爱,让郝冬云忘掉了苦和累,年复一年。从教30余年,她多次被评为栾川县优秀班主任和洛阳市优秀教师。2015年,她又被评为首届洛阳最美教师。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