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重温许昌大地上的抗战记忆

摘要: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如今,历史的年轮已走过80年的风雨。在许昌这片大地上,发生了很多英勇抗敌的故事,也涌现出不少抗战英烈。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还原发生在许昌的抗战故事,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7月7日到来之际,记者通过走访各地和搜集史料,带您重温许昌大地上的抗战记忆。

2015年4月29日,吕公良的子女吕行素、吕行知来到许昌市烈士陵园祭奠父亲。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如今,历史的年轮已走过80年的风雨。在许昌这片大地上,发生了很多英勇抗敌的故事,也涌现出不少抗战英烈。

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还原发生在许昌的抗战故事,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7月7日到来之际,记者通过走访各地和搜集史料,带您重温许昌大地上的抗战记忆。

与许昌有关的战争许昌保卫战书写英勇抗战史

陈书壮退休前是许昌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从事党史研究工作27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为了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他编写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吕公良烈士专辑》,还花费3年时间编写了100多万字的《许昌革命老区史典》,记录了从1905年至1945年许昌发生的大事、涌现出的重要人物。

“碧血沙场千秋颂,许昌永记忠烈魂。”陈书壮说,“在许昌保卫战中,新编第二十九师的官兵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吕公良将军及新编第二十九师官兵的英名和事迹将永垂青史,千古流芳。”

发生于1944年的许昌保卫战,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惜杀身成仁、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3000名将士大多以身殉国,书写英勇抗战史 。

在许昌保卫战中,涌现出了师长吕公良,副师长黄永淮,团长杨尚武、李培芹四位抗日殉国将领。在抗战中,为保卫一座中小城市,出现如此多的殉国将领,在全国极其少见。

1944年10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为陆军少将军衔。1988年,经国民党起义将领刘昌义提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澜涛、杨静仁批示,吕公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与许昌有关的抗日根据地

见证一代名将皮定均豫西抗日壮举

作为一代名将,皮定均和“皮旅”的故事长期以来在国内外广为流传。鲜为人知的是,皮定均和我市还有一段不解之缘。

也是在1944年,豫西根据地在抗战烽火中诞生。皮定均等八路军领导人深入敌后,以嵩山为依托,在以禹州、登封为中心的豫西根据地,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当时,日寇从豫西各县强征2万多名民工,在登封县城附近赶修飞机场,为其继续西进建立“空中跳板”。为了不让敌人这一狂妄阴谋得逞,皮定均率领先遣支队突袭飞机场,全歼守敌100余人。

位于禹州市北关逍遥路39号的禹州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约70000平方米,园内有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烈士骨灰陈列室、烈士陵墓等。

朱德同志为禹州市烈士陵园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陵园里面保留了大量皮定均在豫西领导抗日的史料,皮定均当年曾写信指导烈士陵园的建设工作。

入选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的许昌人陈德馨昏迷中仍念念不忘杀敌

2015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鄢陵县柏梁镇的陈德馨,是许昌市唯一一名入选名录的抗日英烈。

据鄢陵县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陈德馨字惟吾,1904年出生在该县老庄村。他自幼随教私塾的父亲读书,勤奋好学,志向远大。

1938年9月,身为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第八十六旅旅长的陈德馨少将,率部参加了武汉保卫战。1938年9月6日,他率第八十六旅2500多人,到武汉外围作战,奉命驻守鄂东黄梅凤凰岭。日军2000多人在1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疯狂进攻。第八十六旅顽强阻击,伤亡严重。

陈德馨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率部勇猛冲杀,数次击退日军进攻,战至全旅只剩20多人,仍死守阵地。

后来他身负重伤,腹部血流如注,但仍力战不退。直至援军赶到,他才被从前线抬下送往汉口万国医院抢救。

他苏醒后留下遗嘱:“现在倭寇猖獗,国难益深。凡我军人,皆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德馨在昏迷中看见病房窗口,以为是阵地,急推身旁夫人去把守;见门口有人出入,又说此处不行,让副官去阻拦。他在呼喊“拼、拼”的杀敌声中去世,年仅34岁。

陈德馨的灵柩运回鄢陵安葬时,武汉市万人沿街设祭。蒋介石、冯玉祥、张学良等亲临致祭。郭沫若、邹韬奋等高度赞扬了他的壮举。

新闻连连看

文峰塔上的弹丸记录当年激烈战事

1991年10月,在对文峰塔塔身进行维修前,省古代建筑研究所测绘到塔顶时,在八角攒尖顶面发现了一个长125毫米、直径37毫米、重0.35公斤的弹丸。其头部向下、尾部朝上,自东南方向斜射进塔顶瓦垄,在瓦垄上射出一个长22厘米、宽12厘米的椭圆形空洞;在进行后续维修时,又在塔上发现了一个类似的弹丸。

文峰塔上发现的两枚弹丸均是许昌保卫战时留下的,是日军侵华的又一铁证。经军械所鉴定,弹丸是日军37毫米速射炮弹丸。如今,这两个弹丸一个存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另一个存放在许昌博物馆。

抗战时期许昌地区

党组织的部分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许昌地区党组织经历艰难曲折,领导许昌人民开展了抗日战争。

抗战初期,许昌地区的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38年7月,中共豫东特委建立了以李爽为书记的中共鄢陵县委。

1939年6月,根据省委指示,中共鄢陵县委改组为鄢陵中心县委。同月,郑、荥、密工委书记张漫萍派工委委员石井(别名李义)到长葛恢复党的组织,于11月建立了中共长葛县委,辖13个支部和1个党小组,有党员71名。

1944年春,上级党组织派朱吟秋到长葛重新建立了县委。在县委领导下,共产党员李清河和抗日义士朱绍增组织建立了长葛抗日游击队,拥有40多人30多支枪。


责任编辑: 刘轲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