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谱写许昌工业发展更加壮丽的诗篇

——看我市如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转型发展新常态,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的各项涉企政策措施,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市工业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稳居河南省第一方阵,支撑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更加坚实有力。

8月9日,位于长葛市大周再生金属循环产业集聚区的河南金汇·晟丰科技有限公司不锈钢冷轧项目一期工程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主操间进行作业。据悉,该项目是金汇集团下游冷轧配套项目,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厂房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轧钢设备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西门子TDC智能化轧钢系统,引进德国西马克公司技术,是我市中德合作第一个建成项目,也是全省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预计投产后可实现30万吨的不锈钢六连轧窄带能力,新增年销售收入80亿元,新增利税15亿元。

许昌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是许昌经济发展的根基,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旺则百业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转型发展新常态,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的各项涉企政策措施,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市工业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稳居河南省第一方阵,支撑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更加坚实有力。”近日,市工信委主任焦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78.9亿元,居全省第3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96.9亿元,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实现利润492.1亿元,居全省第2位,增速居全省第3位;全市超百亿元企业由2012年的4家增长为8家;森源集团、黄河集团、众品食业、鑫金汇公司4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占我省总量的1/3。工业正成为许昌的一张“金名片”。

“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我市始终坚持稳增长就是稳工业的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焦建华说。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许昌行动纲要”。2016年,我市重点发展的电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电梯、食品及冷链等11个产业领域营业收入突破4700亿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计划,去年重点培育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5%以上,我市成为全省第二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

我市高度重视创新,不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计划和许昌英才计划,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居全省第4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3位。许继集团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森源电气等10家企业获得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72家,院士工作站达到12家。许继集团、森源集团等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其中,森源集团在北京建成“两部两院”,利用北京资源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

许昌有“河南温州”之称,民营经济是我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016年6月13日,我市召开了高规格的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出台了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38条政策措施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意见,充分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截至2016年年底,我市民营企业达到5.1万家,4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3%,增速居全省第1位。此外,我市推动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全部进入省级行列,去年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1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我市启动建设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区中园”,增强了产业集中发展的后劲。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保留行政审批事项全省最少,经济发展、行政、法治3项环境指数均居全省第一位,2016年获得河南省企业服务综合考核第一名。实施市级领导分包困难企业制度和重点民营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每名市级领导联系1家重点企业和1家困难企业,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实施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行动计划,市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对企业家进行培训,并开展企业家沙龙,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全市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我市成功申报国家产融合作示范城市。

焦建华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抓住“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机遇,立足产业基础,坚持优化存量与培育增量并举,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迈进;大力实施“许昌制造7475”工程,即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许昌行动纲要等7个行动计划,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电力装备等7个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再生金属及制品、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先进制造业强市。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