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曹魏文化点缀,护城河文艺范儿十足

摘要: 位于曹魏古城核心区域的古老护城河经历了环通工程后,华丽变身为许昌又一张耀眼的名片。今年3月份,我市又启动了北护城河公园段景观提升工程,同样增加了许多曹魏文化元素,使得整个护城河景观得以风格统一,更加具有文化底蕴与内涵。那么,到底有哪些曹魏文化元素景观呢?它们有哪些特点?8月3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北护城河护栏的柱子顶端被雕刻成莲花形状,上面刻着一个“魏”字。

北护城河清虚桥东侧约100米处有一座大型文化竹简景墙,两面分别刻有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

核心提示

位于曹魏古城核心区域的古老护城河经历了环通工程后,华丽变身为许昌又一张耀眼的名片。今年3月份,我市又启动了北护城河公园段景观提升工程,同样增加了许多曹魏文化元素,使得整个护城河景观得以风格统一,更加具有文化底蕴与内涵。那么,到底有哪些曹魏文化元素景观呢?它们有哪些特点?8月3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北护城河公园段,各色汉魏风格建筑散发浓浓三国味

北护城河公园段景观提升工程是我市今年3月份启动的重点惠民工程,目的是对清虚桥至建安大道与劳动路交叉口段护城河的景观进行提升改造,并注入更多的曹魏文化元素。

如今,该工程已基本接近尾声。8月31日,记者来到施工现场看到,工地上仍一派繁忙的景象,一些工人正在清虚桥旁的商业街进行门面房内部铺砖、刷漆等收尾工作,还有一些工人在河北岸种植绿化植物。

在现场,施工方负责人梁健民告诉记者,除了商业街外,其他项目已完工。连廊、拱桥、四角亭、景观石……河段美景已完全显现。

“如果一切顺利,9月10日就能全部结束。”梁健民说,完工后,这里将散发出浓浓的三国味,主要体现在河两岸新添的连廊、四角亭和商业街。这些建筑都是按照汉魏风格设计和建造的。

梁健民告诉记者,这里还有非常亮眼的曹魏文化元素,那就是位于西湖公园动物园东北角墙外一处三角地带上的大型景观石,以及与其隔岸相对的一处小广场上的几座文化景墙。

“景观石和文化景墙上都会刻上诗词,诗词的内容很有可能是‘建安七子’的作品,或与曹魏故都相关,目前正在研究。”梁健民说。

“中立交”连通点,34块浮雕讲述三国故事

除了正在提升改造的北护城河公园段外,护城河的其他河段同样有不少曹魏文化元素。其中,不少河段安装的浮雕是最大的亮点。

据了解,护城河环通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市共在河道内安装了100多块浮雕,分别在“中立交”连通点、小西湖与西护城河连通点、北关桥等处。其中,安装在“中立交”连通点的34块浮雕最有代表性。当天上午,记者来到这里进行了走访。

“中立交”连通点全长182米,由原人民电影院前明渠、劳动桥、中国银行前明渠和建设桥四段组成。原人民电影院前明渠的最西端,西护城河进入明渠的右岸墙壁上有一块《迎帝都许》浮雕,讲述了曹操迎汉献帝来许的故事,是“中立交”连通点浮雕故事的开端。此后33块浮雕分列两侧,每块都讲述一个发生在许昌的三国故事,是许昌三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浮雕还把许昌的三国文化和地方传说融合在一起。一块《华佗植莲》的浮雕,讲述的是神医华佗为给曹操治病,需要以莲子作为药引子,曹操遂命人在护城河内栽植大量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护城河内的荷花成为许昌一景。

莲花湾游园,卷轴小品描绘华彩建安

南护城河与东护城河交汇处的莲花湾,是护城河中荷花种植最为密集的地方,每年夏季都会出现“十里荷花,江湖极目”的盛景。莲花湾游园是市民喜爱的休闲之所,此处亦有曹魏文化元素的踪迹。

在护城河环通工程中,莲花湾游园进行了改造。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6个卷轴小品,因形如古代卷轴而得名。它们整体为圆柱形,通体呈白色,每个都绘有图画。

据了解,这些卷轴小品直径1米、高3米,内有直径300毫米的混凝土立柱作为基干,表层为1.2毫米厚的不锈钢板。图画采用激光蚀刻技术绘就,并涂刷了黑色氟碳漆。其中,5个绘着许昌“古十景”,1个绘着表现三国文化的《华彩建安》和《金戈曹魏》。《华彩建安》描绘的是一些士大夫模样的人手捧书简,似在欣赏诗作,旁边是若隐若现的宫殿。《金戈曹魏》描绘的是骑骏马的将军并排而立,身披甲胄的士兵挺戟立在将军左右做冲锋状。

记者随后了解到,这两幅图其实在许昌博物馆内也有,但是以浮雕的形式进行展示。

清虚桥旁,竹简景墙彰显魏武雄浑

最后一个要说的是北护城河清虚桥东侧约100米处。当天,记者在这里的河北岸见到了一座大型文化竹简景墙,两面分别刻有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样式古朴,颇有特色。

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至公元220年),这个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中。此时盛行“建安风”文学,其阵容颇强,曹操便是开创者。此外,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都爱好文学,喜欢招揽文士,所以他们周围聚集了许多文人。因此,“建安风”文学除了“三曹”外,还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同时代还有一个才女蔡琰(字文姬)。

这座大型文化竹简景墙既是对曹操著名诗作的一种展示,又是对“建安风”文学的一种展示。曹操留下来20多首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短歌行》通过对酒当歌,抒建功立业之情;《薤露行》与《蒿里行》记录董卓兵乱期间的社会现实,堪称“诗史”,可与杜甫的“三吏三别”相媲美,表达了像“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样的情怀。而竹简景墙上曹操的《观沧海》算是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编过《古诗源》的沈德潜的评语是“有吞吐宇宙气象”。

其实,据记者了解,从苏东坡、龚自珍一直到鲁迅,都对曹操的诗评价颇高。而曹诗的品格,钟嵘的《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和宋朝敖陶孙的《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里算是说得比较准确的。

新闻连连看

我市其他 曹魏文化元素

漫步于今日的许昌街头,到处可见曹魏文化元素。具有曹魏文化特色的路名随处可见,如魏文路、魏武大道、毓秀路、许都路等;河流有饮马河、运粮河、许扶运河等;湖泊有鹿鸣湖、灞陵湖;桥梁有灞陵桥、春秋桥、许都桥、八龙桥、建安桥等。此外,护城河中的游船和码头名称也含有曹魏文化元素,如春秋东码头、灞陵号、魏都号、建安号等。

许昌的游园、公园、景区内,更是随处可见充满曹魏文化元素的雕塑,如市区文峰游园的《建安七子》、西湖公园的《荀陈会》、灞陵桥景区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和《曹冲称象》、华佗小广场的《华佗》、贵妃苑游园的《五禽戏》等。在众多雕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矗立在魏武游园中的《曹操》。

可以说,尽管三国风云已逝去,但曹魏风骨永存。走进许昌,流连于众多曹魏文化古迹,人们仿佛置身于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之中。


责任编辑: 刘轲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