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激发全市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本报大型系列评论之一《共建美丽许昌共享美好生活的新起点》引起强烈反响

摘要: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8月30日,本报刊发了评论《共建美丽许昌共享美好生活的新起点——一论建设崇德向善之城、文化厚重之城、和谐宜居之城》。文章刊发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8月7日召开的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暨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发出了动员令,《许昌日报》及时刊发了大型评论。这篇文章站位高远、旁征博引,全面深入论述了我市建设‘新三城’的时代意义,为发扬干事创业的拼劲、狠劲和韧劲,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看过文章后,市文明办主任刘明君说。

刘明君说,回顾我市文明城市创建之路,充满了艰辛和荆棘,更注满了自豪和辉煌,留下的是一串闪光的脚印:2004年12月20日,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6年1月,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07年5月10日,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09年1月3日,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2015年2月28日,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考评表彰年,近期我市将迎接届满复审“国考”。全国文明城市实行的是动态管理,每年要进行一次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排名,每3年要进行一次复审验收,复审不合格的撤销荣誉称号。当前我市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迎检任务十分繁重,全市上下要把迎检作为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力量、迅速行动,做实做细迎检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届满复审顺利通过、万无一失!

“《许昌日报》刊发的评论文章,客观如实地反映了多年来我市文明创建的累累硕果,并深刻阐述了建设‘新三城’的重要意义,看后感觉催人奋进,意犹未尽,期待后续文章更精彩。”东城区党工委书记朱发业说。

朱发业说,市委提出建设“新三城”的新目标,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更多。这既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又是推进“三力许昌”建设的需要,更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需要,擦亮文明城市品牌的需要。建设“新三城”,既是责任担当,又是自我加压;既是发展所需,又是惠民路径。下一步,东城区将进一步提升站位,持续发扬克难攻坚的拼劲、一抓到底的狠劲、锲而不舍的韧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奋力开启建设“新三城”的新篇章。

“近年来,许昌这座城市的‘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雅,竞争力越来越强,广大人民群众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秉持‘奖牌拿到手、创建不松手’的思想。”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村张乡党委书记沈红涛说,“《许昌日报》刊发的这篇评论文采飞扬,让人看了激情澎湃。文章既不回避问题,又能因势利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号召力,势必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建设‘新三城’的干劲。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坚持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迎难而上、实干为民,以改善文化民生为宗旨,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主线,不断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引向深入。”

“《许昌日报》刊发的这篇评论雄浑大气、深入浅出、说理透辟,对我市建设‘新三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市工商联副主席、大正地产公司董事长张有成激动地说。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开发商或者说是城市运营商,首先要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尽到企业公民的义务。企业和员工要做到崇德向善、和谐共处,产品要做到精雕细琢,品质要精益求精,建筑要符合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大正地产公司要跟得上市场、跟得上形势,勇立潮头,为许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功立业。

“说理透彻、催人奋进”,魏都区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贾治国看了评论文章后用8个字概括自己的感受。他说,作为生在许昌、长在许昌的许昌人,对许昌的飞速发展感到非常骄傲、非常自豪。今后他们一定立足岗位,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思路,提升服务质量,当好参谋助手,以志在必得的决心、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以连续作战的作风,在创建中展现责任、展现实干、展现担当,为建设“新三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安区新元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常江辉说:“看了评论文章后,心潮澎湃,备受鼓舞。文章对我们的建设‘新三城’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新元街道办事处建设之初高起点,高站位,用科学规划做引领,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位一体,建成生态宜居美丽城市,创建自然和谐美好的新家园。他们将把握此次创建“新三城”的有利契机,倡导文明生活新风尚,使人们的文明素养能够跟得上城市建设的步伐。


责任编辑: 刘轲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