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让我们回望共同走过的“追绿之路”——

提“颜值”增“气质”,打造绿色生态城

摘要: 如今的许昌,用足“水生态、绿文化”,使城市“颜值”不断提升,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品尝到了一种真实。让我们在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的喜悦中,一起回望共同走过的“追绿之路”。


绿植覆盖的游园一角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绽放”“城在林中、绿在城中、花在眼中、家在园中”是人们对许昌最深的印象。

罗马非一日建成,许昌“追绿”的历程,也是无数人集十年心血的奋斗史。

如今的许昌,用足“水生态、绿文化”,使城市“颜值”不断提升,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品尝到了一种真实。

让我们在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的喜悦中,一起回望共同走过的“追绿之路”。

【规划引领】全面提升城市“绿能量”

春日里,以樱花、海棠为主的魏文路多了几分浪漫;到了夏季,芙蓉大道上的紫薇竞相绽放,让人流连忘返;秋季来临,莲城大道上的银杏叶开始变黄,这条路就成了一条“黄金大道”;到了冬季,以小叶女贞为主的竹林路、青梅路,以法桐为主的魏武大道、建安大道、学院路等景观特色道路,别有一番景致……

11月1日,在新建好的中央公园,市民刘林告诉记者,如今的许昌,无论是花木的品种,还是园林小品的设计、开放性公园的功能,都可以与大城市相媲美。

这一切,都得益于规划的引领作用。市城管局副局长李红波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之初就坚持先规划、后实施的发展战略,修订完善了《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了《许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5—2030年)》,形成了“‘环、带、楔、点、片、网’相结合,以‘一轴、三环、六纵六横水系、十纵十横路网’为重点”的城市绿地系统。

在园林规划中,许昌始终坚持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生态环境与园林建设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城市“绿能量”,在有限的空间与土地上开展增绿添景、增花添彩,重点打造了公园“绿肺”、生态绿廊、庭院绿景、城周“绿环”, 构建了“城中园、园中城”的城市绿地系统框架,让市民亲绿近绿,尽享绿色空间。

同时,我市还围绕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指标,在市区新建和扩建了2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的街头游园28个,新建袖珍公园72个,使各类游园、公园遍布城区每个角落,合理配置园林小品、座凳、垃圾箱、景观灯等园林设施,城市公园、游园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

【景观文化】增加城市园林文化的内涵

“看景观、读历史”,许昌市通过塑造园林景观文化,让厚重的历史“活”了起来,焕发出一片生机。城区一处处景观、游园,将三国历史文化浸润其中,引领人们穿越时空,回望群雄逐鹿的年代。“漫步在城市景观群中,我对许昌的古文明和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能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许昌的古韵,熟悉许昌涌现出的历史人物,更好地了解家乡。”在市区建安大道的小鹿雕塑前,市民王丰说。

无论是游园还是街头景观小品,我市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进程中,围绕突出三国曹魏文化、关公文化等许昌特有的历史文化,增加城市园林文化的内涵。以公园为载体,注重园林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着力实现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景观艺术的完美交融。通过对曹操、关羽、建安七子、春秋楼、灞陵桥、铜雀台、八龙柏、贵妃墓、古城墙、护城河、运粮河等历史人物、古迹进行保护和开发,塑造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园林艺术景观。

近年来,市政府投资6000余万元,提升改造了具有1800年历史的西湖公园,再现了德星亭、汉城墙遗址等景观;打造了曹魏文化广场、春秋楼景区、灞陵桥景区等一批景区和景点;围绕运粮河建设了潜龙广场、登秋台游园等“一河十八景”的人文景观。

今年,市委、市政府投资57亿元,着手实施曹魏古城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以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曹魏文化古城。曹魏古城建成后将与护城河相得益彰,形成“一环碧水绕莲城,千年古韵满魏都”的城市形象。

【生态修复】建成林水相融的城市绿地

说起生态修复,让我们一同去秋湖湿地看看。

每天清晨、黄昏,在秋湖湿地岸边和游园里,到处都是人们健身、休闲的身影。

这里的中心广场、两侧园路、亲水平台、码头、栈道、河道护坡以及湖南岸等都进行了景观绿化,广泛栽植朴树、榆树、栾树、楸树、黄栌、五角枫等秋色叶树种,并搭配柿子、梨、杏、樱桃、山楂、石榴、枇杷等果树。

其实,这里原来是一片废弃地,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5亿元,合理开挖湖面,提升河道的蓄水排水功能,同时实施园林绿化建设,保护湿地生物资源,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以“水韵莲城、生态之舞”为主题,打造集生态绿化和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2013年以来,我市投入资金73亿元,累计清淤、疏挖河道82.6公里,建设生态护坡76.2公里,中心城区河湖水系绿化面积达到6500亩。

其中园建面积1300亩,种植绿化苗木45万株,增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132亩,实现了“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

2017年,我市累计投资1.79亿元,实施了“两高”(京广高铁和京港澳高速公路)生态廊道建设,形成了一条绵延30公里的生态长廊,新添绿地8420亩。“两高”周边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27.06%提高至82.25%,城市面貌大大改善,生态防护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我市坚持治污为先、点面共治的原则,投入10多亿元用于污水治理,先后淘汰造纸生产线61条,压缩造纸产能22万吨,转型调整制革企业60余家,累计截流排污口600余个,新建雨、污管网70余公里,彻底消除了城市黑臭水体,建成了“城水共生、绿廊穿插、绿叶环绕、林水相依、花城相伴”的城市绿地。

新闻连连看

数读许昌生态园林城市

许昌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463.71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3858.91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720.66公顷。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6.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34平方米。

2013年以来,许昌投入资金73亿元,大力实施清潩河、饮马河、灞陵河等水系的景观建设和鹿鸣湖、芙蓉湖、秋湖湿地等处的园林景观建设,累计清淤、疏挖河道82.6公里,让河流会呼吸。

许昌被誉为“中国花木之都”,全市花木面积为90多万亩。

围绕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指标,我市在市区新建和扩建了2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的街头游园28个,新建各类袖珍公园70余个。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