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城区新增1500辆“小绿”,再添150台新能源客车

绿色交通,演绎城市的“快”与“慢”

摘要: 新增150台新能源客车,获批国家“十三五”首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再添1500辆“小绿”,公共自行车运行效率全省领跑……我市绿色、多元的交通体系建设,让快节奏的工作与慢节奏的生活相得益彰,演绎城市的独特韵味。

我市“小绿”站点工作人员在打扫站点卫生。记者 张铮 摄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每年,我市都要集中财力,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办一批惠及民众、深得民心的实事。今年,作为群众最关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绿色交通”“体育设施建设”等工作任务已经完成。

新增150台新能源客车,获批国家“十三五”首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再添1500辆“小绿”,公共自行车运行效率全省领跑……我市绿色、多元的交通体系建设,让快节奏的工作与慢节奏的生活相得益彰,演绎城市的独特韵味。

“小绿”体系更完善,乘坐公交车很环保

极大方便了市民的中短距离出行

“租辆‘小绿’,出门真方便!一到交通高峰期,市区一些主要道路就会堵得水泄不通,骑着‘小绿’不光快,而且能顺利通过拥挤路段。”11月10日,家住市区南关大街的刘东生高兴地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我市公共自行车体系第五期建设的50个站点,投放的1500辆公共自行车,正式投入运营。据了解,公共自行车体系第五期运营后,市区公共自行车站点达到350个,拥有公共自行车8000辆。“小绿”站点覆盖东至许州路、南至南环路、西至西环路、北至永昌大道的区域,在主城区形成了一个闭合循环的公共骑行网络,极大方便了市民的中短距离出行。

为推动绿色交通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市委、市政府今年仍将发展绿色交通,倡导和推动绿色出行列入“十件民生实事”。

11月11日晚,由北京开往武汉的一列高铁停靠在许昌东站,旅客拥出了出站口。市民高晓冬和许多乘客一起,来到站前广场南侧的许昌“零距离”换乘中心,一辆辆整洁的夜班公交车正等待着他们。许昌东站周边,已经实现了飞机、高铁列车、长途汽车、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

从清晨到深夜,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许昌“零距离”换乘中心开通了14条公交线路,每天发车2810个班次,运送乘客逾20000人次。从这里出发,几乎可以通达许昌市的每个区域。

记者获悉,作为今年我市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新增的150台新能源客车和1500辆公共自行车已全部投入运行,圆满完成年度任务。

出行绿色低碳,站点布局合理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无缝衔接

“小绿”穿梭城市,水上巴士启航,还有“绿色公交”运行街巷,地面公交、水上公交、公共自行车、步行共同构成“四位一体”的绿色出行体系。

自“小绿”2014年7月运营以来,市民累计办卡68000张,累计骑行时间超过2亿分钟,骑行次数近1800万次。

“出行方式绿色环保,服务站点布局合理,很好地解决了‘公交车到不了、打车不划算、步行又嫌远的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也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增添了硬件。”市城管局公共自行车管理办公室主任郑联洲说。

如果骑行一次按平均15分钟,行走3.75公里计算,3年多来,用户骑行总距离为6750万公里。从经济效益来说,按每次节省交通费1元计算,3年多来,市民出行共节省交通费近1800万元。如果将骑行换成私家车出行,按照市区汽车耗油量每100公里10升计算,3年多来,可节省汽油675万升,大约节省4387.5万元。从环保效益来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525吨。

在城市街头,1040辆公交车不再“喝油”,全部换成低碳环保的新能源绿色公交车,成为许昌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公交”的组成部分。如今,许昌公交不断扩大公交服务广度和深度,提升公交服务供给能力,丰富城市公交服务形式,合理设置各个服务站点,形成了常规公交、水上公交与公共自行车无缝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发展速度提上去,宜居生活慢下来。我市构筑了省内最具特色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服务市民,打通绿色交通“最后一公里”

市民出行有了更多选择

从1977年开通第一条公交线路至今,我市城市公交线路从最初的6条增为50多条,公交线路网长度从不到10公里增长到272公里,公交年客运量从10万人次猛增为3200多万人次。

为满足市民需求,许昌陆续对公交线路进行了25次优化调整,使公交车的正点率上升为93%以上,乘客平均候车时间由原来的12分钟缩短至6分钟。工业专线、旅游专线、背街小巷公交线路、夜班公交线路等特色公交线路,让市民在不同时段享受“定制化”的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开通夜班公交线路4条、旅游专线2条、学生专线6条、工业园区专线2条。同时,为适应老城区道路通行条件,我市专门配备了6米和7米长的迷你型公交车,开通了36路、105路等背街小巷公交线路,满足老城区市民的出行需求。

相对于历史悠久的城市公交,“诞生”3年多的我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成为城市公交的有益延伸和补充,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更多选择:“小绿”1小时内均免费骑行,实现“零成本”;无尾气、零排放,实现“零污染”;能有效解决公交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和城市节点交通问题,实现换乘“零死角”;免去开车行车难、停车难的风险,实现“零堵车”;骑自行车作为一项有氧运动,能有效提高骑行者的心肺功能,实现“零脂肪”。

市民上下班和休闲骑行“小绿”越来越普遍。“小绿”有了稳定的使用群体,每天7时至8时、18时至20时两个时段出现明显的使用高峰,经常出现站点车辆被全部借走,调度一批又借走一批的情况。

管理数据显示,市民使用“小绿”有一定的规律。从7时开始,到21时使用频率逐步降低,“小绿”保持全天持续使用。这说明“小绿”作为一种出行方式,已逐步融入市民的生活。

新闻连连看

“智慧公交”建设

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智慧公交”。

自2012年起,许昌市先后投入1897.85万元,建设了集车辆运营视频监控、GPS智能调度、企业资源管理、公交出行信息服务、公交智能卡自动计费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公交体系。在许昌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智能调度中心,全市所有公交车的运行轨迹、驾驶员行为、乘客上下车、车辆间隔等情况都能够通过电子大屏幕实时显示。工作人员通过实时监控,保障线路运行有序、司机行为规范,确保市民安全出行。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