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今年我市新建公厕任务为34座 基本实现500米内有公厕的城市布局

步行5分钟有公厕 既方便又舒心

摘要:

核心提示:

今年,我市将公厕建设列入十项民生工程。如今,新建的34座公厕中,已完成28座,还有6座正在建设;提升改造的46座公厕中,已完成43座,还有3座正在施工。我市基本实现500米内有公厕的城市布局,市民步行5分钟就能找到公厕。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我市公厕在整洁程度、人文服务水平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11月20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硬件设施】 不但数量增加,而且设施越来越人性化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区建设路护城河旁边的一座公厕。不远处有一个公厕指示牌,上面用中英文标注公共厕所,还有男、女字样以及无障碍设施标志。指示牌上箭头向左,标注20米,即公厕在左边20米位置。

该公厕灰色的外立面与路面颜色一致,大门上方还安装了一个灭蚊器。除此之外,该公厕还有管理间、工具间、无障碍设施间等。

市区长青街的一座公厕,门口放置着绿色植物,似乎在迎接人们的到来;进门可见整洁的洗手台、明亮的穿衣镜,人们可在此整理一下着装;母婴室和无障碍设施间,方便了带婴儿如厕的妈妈和行动不便的老人。

记者采访过程中,市民李刚一语道出如今如厕的便利之处:“以前外出找厕所是个难题,不管去哪儿,都要先看厕所的位置,恐怕内急没地方解决。现在公厕不但数量多了,而且越来越人性化了,干净,没啥异味儿,方便舒适。尤其是现在新建的小游园都有公厕,环境好,给市民提供了不少便利。”

【标准提升】 市区八成公厕内部设施达到二类标准

在位于市区长青街的这座公厕,记者看到除了设有男厕、女厕外,还单独设置了一间小屋,门上贴着第三卫生间的标牌,成人及幼儿坐便器、呼叫按钮、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婴儿护理台等人性化设施一应俱全。

据了解,这座带第三卫生间的公厕今年4月开工,占地约120平方米,总投资60余万元,按照一类标准设计建设。

那么,今年公厕的建设标准与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市城管局办公室主任谢文峰告诉记者,我市现在使用的是2016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该标准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调整了男、女厕位比例,二是增加了设置第三卫生间的要求。

第三卫生间是该标准里新出现的一个词。它是用于老、幼及行动不便者如厕的厕所间,方便母子、父女、夫妻及异性服侍行动不便者等如厕。

“第三卫生间的设置没有强制性,只是建议设在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以及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的活动式公共厕所。”谢文峰说。

在新建公厕方面,我市今年新建公厕任务为34座,目前已完成28座。新建公厕按照新标准,建筑面积比以前有所增加,一般在100平方米以上,不仅每个厕位有固定的面积要求,还设有工具间、管理间等。另外,新建公厕遵循“厕随人走”的原则,根据城市发展的方向,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优先设置。

谢文峰说,目前,市区新建公厕均符合二类标准,加上已经完成内部升级改造的公厕,可以说,市区80%的公厕内部设施已经达到二类标准。

【公厕文化】 外地人了解汉魏故都的一个“窗口”

我市公厕数量不断增加、标准不断提升,公厕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久前,我市荣获了全国“公厕文化品牌”银奖。

市环卫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融入三国文化、增加人文关怀等方面着手,精心打造了具有许昌特色的公厕文化。许昌的公厕不仅满足了使用者的生理之需,而且成为外地人了解汉魏故都的一个“窗口”。

位于市区建安大道与北关大街交会处的一座公厕,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挂着几幅特殊的装饰品。之所以说其特殊,是因为这些装饰品不是常见的风景画,而是一个个记载许昌厚重历史的三国故事画,可以让市民在方便时长知识。

“这样的厕所既干净又有文化内涵,大家都很满意。有一次,一个外地人来方便,直夸咱许昌的市政设施建设得有新意、有想法,我听了很自豪。”住在附近的市民刘兵说。

“厕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对公厕的建筑布局、内部设施等,我们都力求以人为本。”市城管局环卫处副主任周建生介绍,该处把公厕作为一个展示、宣传许昌的“窗口”,在每一个小便池上方的墙壁上、每个蹲位前面的门上及后面的墙壁上都悬挂了有关“三国历史文化”的装饰品。

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市环卫部门还增设了宣传语标牌,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更好地向外地人介绍许昌、展示许昌的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 高云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