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传6—20岁群体熟练掌握方言比例较低引发热议
核心提示
这几天,各地的微信公众号都在讨论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图表。这份图表显示,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官话在6—20岁人群中的使用比例最高,中原官话排名第二,赣语、闽南语、闽东语、吴语使用比例最高的只有31.8%,最低的只有2.2%。那么,该不该教孩子说家乡话?先教家乡话,还是先教普通话?姥姥、奶奶带孩子,不会说普通话咋办?12月3日、4日,记者采访了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学者。学者直言,不用太纠结这个问题,咱许昌方言距离普通话很近,随着孩子成长,二者无障碍切换问题不大。
【现象】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图表引发关注和讨论
这两天,全国各地的微信公众号都在讨论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图表,引发各地关注和讨论。
这份图表显示,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官话在6—20岁人群中的使用比例最高,中原官话使用比例在80%左右。这个比例仅次于西南官话,排名第二。赣语、闽南语、闽东语、吴语使用比例最高的只有31.8%,最低的2.2%。
虽然这份调查的权威性还有待验证,但因其传播度和影响力持续发酵,也引起很多许昌人的关注和讨论。
“你说的那个图表,我前几天在微信上见过了。我感觉说家乡话不利于孩子以后交流和发展。现在,我教孩子说的话,都是普通话。我感觉说普通话现代、时尚,是一种文明的表现。”12月3日下午,在中央公园儿童游乐场,带着孩子游玩的市民李盼说,“我们单位张贴有‘请讲普通话’的标语,我感觉推广普通话应该从娃娃抓起。”
这一观点,也得到周围几名家长的响应。“我现在也学说普通话呀,不说普通话,俺孩儿都不让我带孙子!”61岁的市民曹惠英说,有一段时间,她和老伴儿天天学说普通话,但仍被儿子称为是“许普”。
但也有持不同观点的人。老家在襄城县、现在市区一个事业单位工作的戴希希说:“我婆婆帮我带孩子,说的是许昌方言。家乡话,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热爱家乡的一种表现。从我学说普通话的经验看,到了幼儿园、小学阶段再学也不迟,我支持我女儿说家乡话。”
市古槐街小学教师李华说:“在我的经验中,咱许昌的学生对于方言和普通话的掌握几乎是同时存在的,学生熟练使用普通话并不妨碍传承方言,而在家庭里使用方言也不影响他们在校园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说法】许昌方言距离普通话很近,熟练使用二者难度不大
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昌市非遗保护专家组成员、《民间记忆》作者韩晓民认为,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很有民族特色,更有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方言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不能也不会被抛弃。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学者梁蕾说,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普通话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它也需要我们普及、推广。
“在许昌人的实际生活中,是先学普通话还是先学家乡话,不需要太纠结。”梁蕾说,“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许昌方言距离普通话很近。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在学校、社会不同语境的熏陶下,从家乡话转到普通话,从普通话转到家乡话,难度都不大。从普通话测试的结果看,许昌的孩子不用费多大力气,就可考取二级甲等证书,而这些孩子说起家乡话也是很溜的。”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教师、曾专门研究我市方言情况的文学硕士冯颖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之中承载的是乡亲故土、文化习俗甚至伦理思维,方言给予人们的是一种同根同乡同音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从交流工具的角度讲,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语境使用方言或普通话。”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主任、语言学博士韩启振提醒,许昌人说普通话,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许昌方言词汇带入普通话,比如“抱住”,不要说成bu zhu。另外,鄢陵人经常把zh ch sh发成z c s,需要注意的是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
【推广】 推广普通话,学校要发挥基础和主阵地的作用
“提高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是提升市民文化素质、树立城市文明形象的需要,是扩大开放、增进交流的需要,更是加快城市规范化进程的需要。”许昌市语委工作人员介绍,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是党政机关、学校、媒体和主要服务行业。
根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要发挥表率作用,建立健全机关规范用语用字制度,公务活动中带头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学校要发挥基础和主阵地的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和德育工作中,作为教育督导和学校评估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新闻媒体要发挥示范作用,要把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纳入行业管理规范。公共服务行业要发挥“窗口”作用,认真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社会用字的清理整顿工作。
李华说:“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现在,普通话不合格者拿不到教师资格证,也就当不了老师。在学校,我们要求师生进校园、进课堂要写规范字、说普通话。每年的普通话推广周,我们会利用朗诵比赛、绕口令比赛以及制作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推广普通话。在平时,我们也会举办各种活动推广普通话,这应该是我市学校的‘标配’。学习、推广普通话,关键在于坚持。”
“我们班有68名同学。不管来自哪里,对于说普通话不标准的个例,我会不断纠正,并积极引导其说普通话。”许昌市健康路小学一(10)班班主任陈晨说,“我们教师全部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下课和学生、学生家长交流也全部用普通话。在老师和家长共同营造的普通话氛围中成长,孩子可以更好地学说普通话。”
新闻连连看
怎样学好普通话?
第一步,学讲普通话要把握有用的语音常识。包含:一、发准声母、韵母,是学好普通话的根本;二、读准常用字,是学好普通话的一条捷径。现代汉语中有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它们的运用频率在所有的汉字中占99.48%,所以只需把握它们的规范音,就能基本上达到用普通话规范音说话和朗诵的需求。
第二步,学好普通话要知道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把握了这些字的规范读音,再把这些易读错的字放在详细的言语环境中进行“环境记忆”,通过诵读和背会一些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可有效地协助学习者长期记住这些字的规范音,也能提高其他方面的涵养,一箭双雕。同时要常听收音机、录音带,看电视,听语音纯正的人说话。用这些“现代化”方法为自己创造一个学习普通话的小环境,不断纠正不规范的读音。
第三步,学好普通话要多练多说。多练多说是学好普通话最重要的方法。
第四步,学好普通话要积极参加艺术言语的实习活动,通过朗诵、演讲、讲故事、歌唱等方式对艺术语言进行学习、练习,培养并进一步加强对普通话的爱好。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