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郑许市域铁路 郑许融合的先导工程引领工程龙头工程

摘要:

上跨双洎河效果图

地下车站二层效果图(初步)

葛天大道站、永兴东路站效果图(初步)

新元大道站效果图(初步)

许昌东站效果图(初步)

新元大道站鸟瞰效果图(初步)

郑许市域铁路线路走向示意图

上跨京港澳高速公路立面效果图


备受关注的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以下简称郑许市域铁路),计划于2020年建成投用。作为郑许融合的先导工程、引领工程、龙头工程,郑许市域铁路将以便捷舒适、价格实惠、公交化运营等突出优势,在郑许对接、产业提升、融合发展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今,郑许市域铁路工程可研报告已经省发改委批复,规划设计已揭开神秘面纱。该工程全长约59公里,其中许昌境内33.7公里,设11站,以许昌东站为起点,经永昌大道转入魏武大道,沿魏武大道向北,下穿京广高铁后往东,沿规划工业路往北衔接华夏幸福城核心区,穿过李粮店煤矿,接入郑许市域铁路郑州段工业十路站,穿过双鹤湖、园博园组团,就近进入新郑国际机场GTC换乘中心,在许昌境内途经东城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安区、长葛市。该项目拟采用轻轨直流制式,实行4—6车辆编组混编,初步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通过“高密度、短编组”实现公交化运营,全程运营时间为51—57分钟。

这一重大项目的谋划筹备仅用了一年时间。市轨道交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其他城市,此类项目的谋划筹备都在3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7年。而在许昌,我们昼夜奋战、加紧推进,仅用了一年时间,又一次创造了‘许昌速度’。”

有人会问,这一重大项目能为老百姓带来什么?能为许昌发展带来什么?

郑许市域铁路的谋划推进,是发展使然、势在必行。省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郑许融合发展,建设组合型大都市地区。”许昌作为郑州大都市区的次中心城市,在不进则退的发展竞争中,必须抢抓郑许融合带来的千载难逢机遇,为未来发展厚植优势。

而在郑许融合发展中,我们优势独具、唯欠东风。产业方面,许昌至郑州的带状区域内布局了16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全省5个三星级以上的省级产业集聚区有4个在该区域内;郑许两市经济总量分居全省第一位和第四位,生产总值之和超过全省的1/4,其中许港产业带是中原城市群半小时核心圈的重要产业支撑带,迫切需要强化交通对接。人口方面,该项目沿线仅许昌境内人口就有近200万,亟待建设一条快捷通道来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区域发展方面,许昌距省会郑州80公里,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对郑州和航空港区有较强的环境吸引力和产业承载力。因此,实施郑许市域铁路工程,是郑许经济互补、融合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打造郑州大都市区“一小时通勤圈”的迫切需要,是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其顺利实施也标志着郑许融合迈出了重大步伐。

对于群众出行来说,郑许市域铁路将进一步拉近许昌与郑州,尤其是新郑机场以及航空港的时空距离,能方便许昌旅客前往新郑机场、郑州市区,满足许昌市内组团城市间的通勤需求。

对于许昌未来来说,郑许市域铁路是郑许融合发展的先导工程,是郑州大都市区融合发展的第一条市域铁路,推动许昌在融入郑州大都市区中走在了前列;是许港产业带的基础工程,串起了许港之间13个相关产业园区,将加速推进形成许港产业隆起带、郑许重要增长极;是提升许昌综合竞争力的引领工程,使郑州航空港、河南自贸区、河南跨境电商试验区等真正变成许昌可利用的平台,加强许昌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提升许昌在中原城市群中的竞争力;是推进绿色交通的标志工程,将以便捷实惠、公交化等优势,吸引更多人乘坐,积极践行绿色出行理念。

可以预见,未来,拥有中原之中优越位置的许昌,拥有“铁公机”的许昌,拥有1条市域铁路、1个异地航站楼、5个高铁站、“四纵”高速公路线、“四纵”铁路线和四通八达干线公路的许昌,将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地位,在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中赢得“头彩”。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 高云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