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釉俱佳

——苗家钧窑《鸡心尊》赏析

2018-01-17 16:51:30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王增阳 文/图

我要分享:

摘要:



                                                               《鸡心尊》

钧瓷之美,美在何处?懂钧瓷、知钧瓷的人可能从型、工、釉等不同方面给出自己较为专业的鉴赏意见。但作为一个普通的欣赏者,评判一件钧瓷作品美不美、好不好看,遵从的可能是内心深处最纯粹的对美的向往和感受。苗家钧窑的经典钧瓷作品《鸡心尊》,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绝佳美作。

《鸡心尊》的主体造型为鸡心鼓状,胎质坚固、细腻,器型饱满、挺秀,器口薄并向内收;施天蓝釉,浑厚、滋润,并有大面积的紫红色斑,仿佛蔚蓝色的天空中出现的一抹紫色彩霞。苗家钧窑在苗锡锦、苗长强父子的努力下,将钧釉研究上升至科学层面,在钧瓷烧成工艺逐渐采用新型工艺的同时,一直传承钧瓷老泥质、老釉色的制作工艺,使得作品无论是造型还是釉色,都从里到外散发出一种钧瓷原始的古韵。

由这件《鸡心尊》,我们可以一探宋代钧瓷的神韵。在釉色方面,宋代钧瓷表现了丰富多彩的风貌。这也是其独具的个性。宋代钧瓷以釉层浑厚、滋润、柔和、匀净为特色,具有明快的流动感;釉色以红、蓝为基调,熔融一体,形如流云,灿如晚霞,变幻莫测。其主色调除天青、月白外,还有罕见的玫瑰紫、海棠红、玛瑙红、葱绿、豆青、天蓝等。这些釉色的出现改写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故被称为创举。这也是钧瓷对中国陶瓷艺术作出的最大贡献。宋代钧瓷釉质莹润、含蓄,呈乳浊状,有着绚丽多姿的审美风韵以及“似玉非玉胜于玉”的审美体验,成为皇室的御用珍品。《中国陶瓷史》在评价钧瓷艺术成就时说:“宋代钧瓷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反应下烧制成功的铜红釉,为中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钧瓷杰出的工艺成就,是在科学配好胎、釉的基础上,合理地控制火焰,利用氧化和还原反应,用同样的釉料烧制出深浅不一的窑变色彩。苗锡锦为研究钧瓷的发展历史,先后对国内4省28个县(市)的钧(陶)瓷遗址进行了考察,搜集历代钧瓷残片2万余片及各种与钧瓷有关的文物资料进行研究,发表论文《唐钧釉的本质及其与后世分相乳光釉的关系》《试论钧瓷窑变艺术》等探究钧瓷窑变之谜。硅酸盐工程系毕业的苗长强将钧釉研究上升至科学层面,成功破解钧釉中的许多制作奥秘,并逐步运用美学法则和造型艺术规律,反复实践,不断创新,创造出许多经典的传世之作。这件《鸡心尊》作品,就是这种艺术风格的集中展现。
    关于《鸡心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讲述了一个传说。清朝慈禧年间,有个太监专门为慈禧太后梳头,被大家称为梳头刘,因一手漂亮的梳头功夫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无奈梳头刘年世已高,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慈禧因不习惯别人梳头而舍不得梳头刘走,再三挽留,临别时赏赐给他两件钧瓷《鸡心尊》。梳头刘出宫后,很多古董商争相前去购买。梳头刘不忍心将宝贝卖掉,但为了在北京安个家,还是忍痛割爱卖掉了一个,在北京买了一个四合院。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钧釉的乳光状态和窑变现象是构成钧瓷艺术美的两个外观特征。乳光状态是指钧窑釉那种像青玛瑙或蛋白石一般美丽的天青色半乳浊状态,不仅使钧釉产生一系列由浅到深的蓝色,而且赋予一种含蓄的光泽和优雅的质感,减少因釉面玻化而带来的妖艳浮光。窑变现象是指钧釉在高温下熔融流动,乳浊和着色色彩发生复杂的交错变化,而使釉色变得绚丽多彩,紫、红、蓝、白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感。
    苗家钧窑的《鸡心尊》,完美体现了这种艺术特征,成为型釉俱佳的钧瓷珍品。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