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乡村振兴 大有可为

——《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解读

摘要: 近日,我市出台了《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依托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居民群众生活富裕。

建安区引导企业创办社区工厂,吸纳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机械化烟叶种植提高烟叶种植效率。

调整种养结构,蔬菜种植实现规模化、高品质生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未来乡村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蓝图,将农业农村发展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擘画了中国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要求,近日,我市出台了《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乡村振兴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儿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时间表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按照“全面部署、多头发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工作思路,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着力抓好“五大载体行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主要任务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经济体系。

●稳定粮食产能,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434万亩,高标准粮田面积达到34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区域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调优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巩固扩大花木生产规模,积极发展高端设施蔬菜,培育开发道地药材特色优势品种,提高烟草种植机械化水平,积极推动以草食畜禽为主的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

●提升质量品牌,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在85%以上,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基地达到60个、产品100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在97%以上。

●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培育农业领域高端人才,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在90%以上,农机智能化装备水平突破60%。

●拓展产业空间,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主食加工业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在15个以上,培育500亿元以上集群1个、100亿元以上集群3个;全市培育农村电商企业100家以上,电商年交易额在100亿元以上。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抓住郑许一体化建设重大机遇,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鄢陵县康养产业发展;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着力培育特色小镇;全市培育旅游示范乡10个以上、示范村30个以上,建成各类乡村旅游示范点50个以上,游客年接待量达到2000万人次。

●构建合作带动机制,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在200家以上,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0家以上。全市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4000家以上,市级以上示范社在200家以上。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00家以上。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全面改善农村环境。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高标准建设55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全市农田林网控制率在97%以上;打造生态廊道网络,廊道平均绿化率在95%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快实现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目标。

●治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到95%。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7%以上。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资金投入力度,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建设。

(三)以乡风文明为基础,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村至少设立2个以上善行义举榜,文化墙不少于300平方米,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道德讲堂。

●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农耕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和农业遗迹,支持民间文化传承发展。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惠民活动。

(四)以乡村治理为保障,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长效机制,全面优化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文化和年龄结构,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切实加强农村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加强对村组干部监督管理。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建设法治乡村,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大乡村普法力度,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构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建设德治乡村,强化道德教育作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孝善教育,积极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推进农村文明诚信建设。

●建设平安乡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以“铲乡霸、除村恶”为抓手,集中打击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侵蚀基层政权的农村黑恶势力;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六)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强化精准帮扶,全面落实“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计划”,大力推广“扶贫车间”“扶贫工厂”等产业化扶贫模式,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扶贫。

●推进保障扶贫,足额落实各项行业扶贫政策,不断探索保障性扶贫新途径,突出抓好农村困难群众“医保帮扶计划”落实,稳步推进贫困家庭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培树脱贫先进典型,开展脱贫示范户创建活动,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