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种下一行树,惊艳一座城

——记2017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获得者、河南四季春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

摘要:

张林火了!

5月25日晚,2017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名单揭晓,张林成功入选。

张林是谁?

——河南四季春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个被媒体与业界誉为“巨紫荆之父”的林业乡土专家。

初次见到张林,记者的第一印象:低调,几乎引不起关注。然而,让人惊讶的是,作为2017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他在园林界所取得的成果却极为丰富。媒体这样描述:把满腔热情投入巨紫荆事业,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投入巨紫荆品种研发,成功选育出20多个新品种,其中有6个获得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权、4个通过省级鉴定,推广到北京、福建等省市。发表论文20多篇,参加编写出版专著1部,取得发明专利 1 项。流转土地 1.08 万亩,通过产业扶贫惠及襄城县、鄢陵县、建安区和漯河市临颍县的15个乡(镇),受益农户上千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值得敬仰的林业乡土专家。

33年前的“邂逅”

“这么多年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我们研发培育的巨紫荆新品种‘四季春’系列花色更艳、花量更大、花期更长,极具观赏价值。只要种上一行树,便可惊艳一座城!”颁奖典礼上,张林像往常一样,一脸骄傲地向大家推介着自己的成果,“这些树,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们在一座座城市落地、开花,心里自然是无限的自豪。”

感慨背后,往往是动人的故事。

今年52岁的张林与巨紫荆结缘,始于在1985年在郑州市一公园的“邂逅”。

那时的他还在郑州上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坐在公交车上的张林看到了公园里一株胸径30多厘米的大树,树体高大,满树繁花,很是壮观。“那一刻,这株树就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我。从此,它就成了我的‘挚友’,一有时间我就会去看望它。”张林说,这株树除了淡粉色的花朵显得有些素雅之外,简直就是完美的园林树种。

出于专业敏感,张林认为,如果将花色改造得更为艳丽,这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观花大乔木树种。而当时绿化行业刚刚起步,国家正在提倡绿化美化,园林树种相对单一,于是研发培育该树新品种的决定便在张林的心中烙下了痕迹。

巨紫荆新品种“四季春1号”诞生

从1997年创办河南四季春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开始,张林就致力巨紫荆的研发选育,用干工程赚来的钱填补研发投入,并于2012年成立了“河南省巨紫荆栽培工程技术中心”。这些年,他投入到巨紫荆研发选育上的资金已不下3000万元。

2013年,巨紫荆新品种“四季春1号”研发培育成功。作为巨紫荆的新品种,相比普通的巨紫荆,“四季春1号”季相变化明显——

春天玫红色似紫蝶般的花朵先叶绽放,密密匝匝,簇生于枝条上,花木馥郁繁茂,热闹地抒写春意;

夏天枝条舒展,冠兴饱满。枝繁叶茂,给人带来丝丝凉意。心形的叶片圆整而有光泽,在光影下相互掩映,颇为动人;

秋天扁平长条形的荚果慢慢由绿变红,挂满枝头,在绿叶的相衬下,倍感鲜艳,光彩夺目;

冬天树叶凋落,主干挺拔,树皮呈玛瑙灰色,枝条婆娑,在暖冬的太阳下,形成活跃调皮的光斑,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张林说,“春观花、夏观叶、秋观果、冬观干”是对这种观赏树贴切的赞美!

随后,“四季春2号”“四季春3号”“四季春4号”“四季春5号”这四个新品种先后诞生。如今,河南四季春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已拥有5个巨紫荆新品种权证书,成功解决了传统巨紫荆花色不艳的难题,弥补了我国北方地区少有行道树以“观花”为主的不足,并向巨紫荆品种化迈进了一大步。

这些新成果的取得,标志着张林对巨紫荆的研发培育已进入快车道。

播洒“美丽中国梦”

一个新品种千辛万苦选育出来,只有在城乡绿化和生态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在美丽中国建设中一展英姿,才能获得其相应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张林的目标很明确:研以致用。

据张林介绍,北方的行道树多以“绿”为主,鲜以“花”为主,主要是由于没有可供选择的适应北方的开花大乔木,巨紫荆新品种“四季春1号”系列的研发培育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而且,其树形高大,树荫浓密,是乡土树种,养护简单,很适合做行道树,也可作为庭院树,与常绿树搭配,大量用于园林设计。

除了极具观赏性外,巨紫荆新品种也有很强的抗逆性,不仅适生范围很广,而且养护管理也很简单。“根据目前的工程应用案例来看,‘四季春1号’的耐寒耐旱耐盐碱耐水渍性能都非常好,能耐零下20来度的低温,在我国北京、大连以南的地区都能够种植,甚至在新疆南疆也能长势很好。不仅如此,在养护管理上,只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基本上都没问题。”张林告诉记者。

虽然巨紫荆“四季春”系列推向市场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应用,河南、陕西、山西、天津、河北、贵州等地不少工程上也都已应用。然而,出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考虑,目前,张林“只卖大树,不卖小苗”,由传统的新品种推广先卖小苗改为先卖大树,而且大树也不是谁都卖,只卖给有品质的示范工程。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工程苗只有使用权,没有繁育权,杜绝了乱扩滥繁;第二,示范工程的带动可以让该品种更快更好地被园林界所接纳和推广。”张林说,“目前,市场上对这个品种的反映还不错,但是我们只卖胸径8厘米以上的大树,不卖小苗,并且在卖大树的情况下我们也会跟合作方签一个协议,只能用于施工,不能用于苗圃,一旦外面有小苗卖那就是侵权。”

如今,对于张林来讲,巨紫荆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紫荆属植物进行系统研发已经成了他后半生追求的目标。除了育种,他还主导了《河南省紫荆生产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另外,有关紫荆方面的专著也在酝酿编写中。

托起农民“致富梦”

近年来,在张林的努力下,河南省巨紫荆栽培工程技术中心以鄢陵中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四季春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为依托,承担了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个,许昌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个,分别为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樱桐”巨紫荆新品种种苗快繁及配套栽培技术中试与示范;许昌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巨紫荆新品种快繁技术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张林拥有8个标准化种植苗圃基地,1万余亩苗圃,各类苗木存量2600万株,苗木销售覆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福建、广东、浙江等20个省(市),年苗木销售数量约30万株,尤其是主打产品巨紫荆新品种,对树木栽植所在地区的环境修复、涵养水源功能等都有显著作用。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张林的另一个身份。“作为一名林业乡土专家,我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看到有很多农民守着土地,却富不起来,于心不安。”于是,他充分挖掘巨紫荆新品种的经济、生态与社会价值,先后流转土地1.08万亩,通过产业扶贫惠及襄城县、鄢陵县、建安区和漯河市临颍县的15个乡镇,受益农户上千户,解决流转土地所在乡镇农民每年20万余人次就业。

“一想到一个个农民家庭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尽管他们大都是老弱病残和家庭事务繁多的留守妇女,而且劳动效率相对较低,但是张林依然积极吸纳他们就业,给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轻活去做,让上千户农民每年户均增收上万元。

张林还把巨紫荆种苗免费或低价供给300多户苗农。四年来,这些被帮扶的苗农逆市而上,产品供不应求,亩均收入过万元。“只要能让农民真正得实惠,比什么都强。”采访结束时,张林对记者感慨说。离开张林的育苗基地后,这句话让记者久久不能忘怀。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