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深耕历史文化资源 凝聚城市文化品牌

许昌文化产业发展全省排第二

2020年目标:成为全球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摘要: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所在。很难想象,如果背弃它、远离它,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演员在许昌第十二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开幕式上表演文艺节目。资料图片由记者牛书培提供

核心提示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所在。很难想象,如果背弃它、远离它,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昌享有魏都、钧都、花都、药都、烟都和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钧瓷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烟草文化之乡“五都四乡”的美誉,建设文化厚重之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走在大街上、公园内、小区里,当你看到闻鸡起舞,听到书声琅琅、琴声悠悠,你会发现,文化早已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其血液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流淌。

【文化符号】

深耕历史文化资源,让文化品牌叫响神州

“许昌是一座老城,有景点有故事,一天比一天漂亮,节假日接待亲戚朋友都忙不过来!”6月12日,在市区曹魏古城南大街,市民刘芳这样说。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一代文豪郭沫若的名句,凸显了许昌深厚的三国文化积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确认,许昌目前与三国文化有关的遗迹共45处,其中有重要价值的32处。

“曹魏故都·智慧之旅”,整合春秋楼、灞陵桥、曹丞相府、藏兵洞、汉魏许都故城遗址、许扶运河文化公园等景区,打造1.8平方公里旅游带,成为集居住、商贸、文化、旅游四位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区域。

禹州神垕钧瓷文化产业园区被省文化厅、省发改委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文化旅游5A级景区。钧瓷走出原产地神垕,走进北京、巴黎、纽约,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

中原花博会以花为“媒”,扮靓花生态,做强花文化,规模不断扩大,向世人展示“花都”的特色和魅力。

近年来,许昌市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存在供需不匹配、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大力发展钧瓷、工艺发制品、中医药等特色产业,抓好曹魏古城等重点项目,以文化对接产业,把资源变成资产。

按照许昌市文化高地建设的“线路图”,到2020年,许昌将实现“一地”(全球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一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四特色”(钧瓷特色文化产业、生态休闲特色文化产业、工艺发制品特色文化产业、中医药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文化名片】

对外开放,主打三国文化旅游周

游、演艺娱乐、艺术品与工艺美术、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板块。

我市先后与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10个产业集聚区有8个主营业务年收入超过百亿元、3个超过500亿元,长葛市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强”。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看与三国有关的电影、电视剧,后来玩三国游戏,现在终于有机会来到许昌体会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站在春秋楼前,69岁的武汉市民于得水感慨良多。

其实,为展现这些年淹没在城市建筑中的文化符号,并使之真正成为许昌的文化品牌,自2007年起,许昌市开始以“曹魏风、三国情、许昌行”为主题,举办一年一度的三国文化旅游周。

走过12载的三国文化旅游周,许昌既展示了深厚的三国文化,也探索出一条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仅今年三国文化旅游周期间,就有160多名知名人士、企业家出席签约仪式,总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达到149.6亿元。签约项目涉及先进制造业、高成长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目前,我市培育出钧瓷产业、生态文化产业、发制品产业和传媒创意产业四大文化产业集群,强力打造了文化会展、文化创意、传媒出版、文化旅

【文化产业】

发展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二

数据显示,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45.87亿元(其中,工艺发制品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为71.16%,钧瓷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为5.9%,新闻信息服务、文化、体育、娱乐业以及其他工艺品批发零售服务业等占22.94%),占GDP的比重为6.13%,在全省率先成长为支柱性产业,在河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二,荣获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市称号。

许昌文化产业的优势何来?在《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中原文化高地建设中原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有20条,其中有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推动文化产业园及文化项目建设、影视剧的创作生产等,引导推动文化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努力做大做强的激励措施。

针对我市文化产业、三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文化消费、配套支持体系完善等方面,我市还制定出台计划,加快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跨越,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为激发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近年来我市还重点谋划实施了曹魏古城、神垕古镇等一大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魏都区、鄢陵县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河南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禹州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获批河南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