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怡人田园在此间

——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观摩侧记

摘要:

观摩团成员到禹州市神垕镇区现场观摩。许昌日报记者 乔利峰 摄

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行行树木碧绿青翠,一排排房屋整齐有序,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一张张笑脸幸福温馨,他们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中,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盛夏的禹州乡村,处处洋溢着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勃勃生机。

6月26日,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禹州市召开。当天上午,副省长徐光、武国定带领省直部门、各省辖市和县(市)有关负责同志,分组观摩禹州市部分镇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成效,学习、借鉴、推广“禹州经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是必须干、还要干好的一件要事。在这方面,许昌走在了前列,禹州提供了样板,希望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按照上级部署,抓好落实、确保实效。”关于全省会议为何在禹州召开,徐光表示。

学禹州,学什么?武国定指出:“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禹州市坚持高位推动、规划引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统筹、共建共享,为全省提供了可学习借鉴、可复制推广的‘禹州经验’。”

在实地观摩中,观摩团成员看到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感受到了随之而来的群众幸福感的显著提升:“我们要来禹州多学习、多取经,让我们那儿的乡村郊野也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观摩团成员到禹州市磨街乡玉泉村现场观摩。许昌日报记者 乔利峰 摄

水清:潺潺清流绕山坳

 “提起豆腐村,总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印象。可刘沟村真不一样,水这么清、这么透,空气里闻不到一点儿异味。”焦作市武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宫卫红称赞道。

火龙镇刘沟村是一个拥有百年豆腐制作历史的小村庄。“原来刘沟有两个‘有名’,一个是豆腐有名,一个是脏乱臭有名,因为制作豆腐的污水乱排乱放、臭味远播,不仅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更制约了豆腐产业的发展。”火龙镇党委书记朱国贤介绍。

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2013年以来,刘沟村启动了“三治理一提升”工程,即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散煤燃烧治理和产业提升。尤其是在治水方面,他们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8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150吨;在污水处理站北侧,建设了微型湿地花园,让水体再次过滤、沉降杂质。村里还发动在外创业成功人员和本村豆腐作坊捐助了100余万元,配套铺设了覆盖全村的污水管网,使全村的生产生活污水得到了及时处理。

如今,湿地花园已成为村中一景,汩汩清流流淌于此,碎石路面镶嵌于此。那些从各家各户、各豆腐作坊里收集来的污水,在此变成了清澈无味的水体,流向树下、汇入河流。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鸿畅镇李金寨村,也在村南规划了日处理50吨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在污水处理系统旁边建设了小型湿地,污水处理后全部进入湿地再次净化、达标排放,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湿地的规划建设,依托于这里地形的自然落差,通过植物吸附、滞留、过滤进行污水再净化,实现了运营零成本。”李金寨村负责人介绍的这些做法,得到了观摩团成员的一致肯定。

观摩团成员到禹州市鸿畅镇李金寨村现场观摩。许昌日报记者  朱宁 摄

景美:田园风光美如画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观摩过程中,观摩团成员深切感受着孟浩然笔下的美丽怡人的田园风光。

行走在夏都街道办事处华庄社区平坦整洁的水泥路上,道路两侧随处可见栽植花卉、林木、瓜果、蔬菜的花园、树园、菜园、游园,与点缀其中的石磨、石桌、石凳等“老物件”,共同构成了一派令人回味无穷的民俗风貌。

这“四园”均由荒芜宅基地整治而成。目前,华庄社区共整理荒芜宅基地127处,新增土地38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一宅变四园”的做法得到了观摩团成员的一致“点赞”,大家认为,这一理念非常切合农村实际,顺应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学习推广价值。

华庄社区的美丽整洁,还离不开“厕所革命”。今年以来,全社区939户旱厕全部改造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大大提升了社区环境。现场,观摩团成员认真观摩双瓮、三瓮化粪池等改厕设备的操作流程,详细询问工艺、价格等,纷纷索要宣传页、联系方式,“回去后深入学习、借鉴”。

长期以来,垃圾处理是影响农村环境的重点难点,可无论是华庄社区,还是其他观摩点,垃圾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要归功于目前已覆盖禹州市的“户投放、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垃圾由保洁员从各家各户收集过来,分拣、分类处理后,由乡镇统一转运,集中至禹州市统一处理,有效解决了“垃圾咋处理”难题。禹州市还于去年6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而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磨街乡玉泉村是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典范。据介绍,2013年新村搬迁后,该村通过实施“一池三改”(建设沼气池,改厕、改厨、改院),破解了农村“脏乱差”、农作物秸秆焚烧等难题,每年可使用沼气10个月,每户每年可节省资金1000元左右,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美化、亮化、洁化的目标。

“‘一池三改’做得不错,走出了沼气建设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你们要好好总结,为全省提供借鉴。”徐光说。

禹州市夏都街道办事处华庄社区一景。许昌日报记者  朱宁 摄

业兴:产业兴旺强支撑

产业兴,百业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产业兴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必须与推动产业振兴紧密结合。

“你们每天生产多少?”“是不是统一配送?”在火龙镇刘沟村的永正豆腐坊,徐光与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沟豆腐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永正交谈,详细了解豆腐产业的发展情况。

刘沟村是远近闻名的传统豆腐制作专业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当地把支持传统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结合,通过污水治理、燃煤改气、规划建设产业园等措施,豆腐作坊由10多家增加到40多家,产销量增至每天2万多公斤,以豆腐宴为主的农家乐接待客人越来越多,“进美丽乡村、品刘沟豆腐”的品牌越叫越响。“郑州对豆腐和豆制品需求量非常大,你们可以把店开到郑州,让郑州人也吃上优质豆腐。”尝过永正豆腐坊的豆腐后,郑州市副市长李喜安建议。

在神垕老街,虽然不是周末、假期,但是天南海北的游客依然不少,品味“活着的千年古镇”的魅力。同样,观摩团成员也被古色古香的老街、文化味儿十足的店铺深深吸引。

近年来,神垕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和社会资金近3亿元,对神垕古镇和传统文化村落进行了保护性修复,有效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传承了历史文化,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神垕古镇打造得很好,文化传承得很好,非常有特色。”信阳市农业局副局长邓仕保说,“要想把农村真正建设成美好家园,离不开产业发展作为基础、支撑,而产业发展又离不开优美环境的打造。可以说,只有让农村美起来、产业强起来,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和:幸福滋味写眉梢

只有乡风淳了、人心齐了,才能把民心聚在田野上。

在李金寨村,村民谷红霞热情地邀请大家到她“四世同堂”的家里坐一坐。她的家里,各处都收拾得干净利落,尤其是4本红色荣誉证书,被摆放在客厅显眼位置,引人注目。武国定把每一本都打开来看,上面印着的是禹州市、鸿畅镇等对这个“五美示范庭院”的表彰词。武国定夸赞道:“这就是难能可贵的传家宝,是农村家庭的精神财富。这样的做法,能够激发动力、树立标杆,激励每个家庭都变成推进乡风文明的‘优质细胞’。”

“五美示范庭院”,是禹州市开展的评比表彰活动,采取“分级评选、动态管理”办法,村里评选后报给乡镇,乡镇优中选优报到市里,评选成功后命名;而且,对出现‘滑坡’的家庭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摘掉牌子。目前,李金寨村已实现了“五美示范庭院”全覆盖。

在李金寨村的一扇墙上,还画着一棵巨大的“幸福树”,华冠如盖、“彩叶”繁茂,每一片不同颜色的树叶上,都写着一家户主的名字,红色叶子的是共产党员家庭,粉色的是最美乡贤家庭,绿色的是“五美示范庭院”,蓝色的是一般农户。徐光称赞道:“好大一棵树!幸福树的创意很形象、很不错,寓意根深叶茂、家庭兴旺,也能激励‘蓝色’的家庭再加把劲,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观摩团成员看到,在玉泉村这个像“别墅群”一般的新村里,还建有粉墨飘香的文化长廊、绿树掩映的游园广场。徜徉其间,有观摩团成员感叹:“这个村庄像花园一样。”

尤为难得的是,玉泉村所有农户都按照“五美示范庭院”的标准进行打造,已实现“五美示范庭院”全覆盖。该村于2013年被农业部命名为“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2015年被河南省环保厅命名为“生态文明村”。

绿树浓荫正怡人,满架蔷薇一院香。眼前美景不禁让人感叹:如今村庄美了,家庭美了,人心更美了。沿着这样的方向阔步前行,未来,广大乡村定能变成农民“身有所栖”的美丽家园、“心有所依”的精神乐园。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