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鲜活样本

—徐州转型发展启示录之一·城市转型篇

摘要:

十里湖面,烟波浩渺,鱼跃莺飞,杉林掩映,在潘安湖湿地公园,随处都能看到如此美景。从塌陷区到风景区,潘安湖的蝶变之路映射了徐州的创建之路。 本报记者 朱宁 摄


编者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7月25日,我市党政考察团奔赴江苏省徐州市,开展学习先进、提振干劲的解放思想之旅。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五岳指出:“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对标先进找差距,把徐州经验学习好、总结好、落实好。”7月26日,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进一步指出,要解放思想,拉高标杆,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中走在前列!

为深入学习徐州经验,抢抓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战略机遇,许昌报业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专赴徐州,访园区、走乡村、进社区、到企业、看项目,目睹和感受徐州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蓬勃生机、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在对比中找寻差距、感受变化,为开辟新时代许昌改革发展的新境界引思变、鼓干劲。

本报今日起特推出系列报道“徐州转型发展启示录”,敬请关注。

“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这是徐州的两个旧标签;“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这是徐州的两个新品牌。

曾经的重工业城市,如今产业结构越来越“轻”,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曾经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如今华丽“蝶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宜居宜业之城,活力与魅力兼具、雄壮与秀美并存。

徐州市地处江苏省“北大门”,总面积11765平方公里、总人口1040万。近年来,徐州打响新时期转型发展的“淮海战役”,实现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同频共振,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社会转型交相辉映,开辟出一片绿色发展新天地。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视察专程到徐州,听取采煤塌陷区整治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情况汇报,专门要求对有益经验总结推广。  

立足许昌看徐州:一个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一个是汉王朝最后的建都地;一个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一个是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发展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两座城市共同的荣誉。

跳出许昌看徐州:2017年,徐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64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31位。与之相比,许昌土地面积、人口都接近徐州的1/2,但生产总值约为徐州的4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不到徐州的30%。

对照标杆找差距,许昌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先进取真经,徐州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益启示?

理念之变——

资源枯竭了,思想不能枯竭

近几年,到过徐州的人,纷纷惊叹这座城市的美丽——流光溢彩的奥体中心、水光潋滟的云龙湖景、飞流直下的宕口公园……街景、水景与园林尽显品位,散发魅力。驱车行驶在徐州中心城区整洁的马路上,两侧形态各异的精美建筑与景观绿化融为一体,写字楼、综合体、商业街、居民区错落有致,各功能区之间有机联动,构建出一个生活宜居和业态繁荣共存的城市机体。

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背后,是规划之笔的精雕细琢,更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彰显。

总面积2.6万平方米的徐州市规划馆,是了解徐州的一面镜子。从彭祖初创彭城到项羽定都彭城再到苏轼抗洪保城,从九州之一的徐州文化到五省通衢的运河文化再到南北交融的淮海文化,伴随着讲解员的动情解说和三维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座拥有6000年文明史和2600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从历史的长河中向我们走来。

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徐州有130余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最多时有250多座煤矿,累计出产原煤近10亿吨,为江苏乃至全国早期的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长期煤炭开采,30万亩采煤塌陷区和采石宕口,成为刺眼的“城市疮疤”;“脏乱差”,一度是外地人的“徐州印象”;更严重的是,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全国去产能,徐州“以煤为源”建立的产业支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资源枯竭了,思想不能枯竭。”徐州的决策者在区域发展的坐标下审视自我,坚持按照新发展理念指引的路子前行,全域谋划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生态转型,变地下为地上,变灰色为绿色,为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全面振兴提供示范。

从过度依赖资源要素支撑转向“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徐州突出以人为本,坚持生态修复,凸显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情、城市景观、城市记忆,城市转型大刀阔斧。  

针对众多的采煤塌陷地和工矿废弃地,徐州全面保护和再造自然环境,坚定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全市投入资金上百亿元,先后完成了潘安湖、九里湖、安国湿地、泉润公园等一批重大生态再造工程,使曾经的城市“黑点”转变为城市“亮点”。

眼下,经历了脱胎换骨变化的徐州,再也不是那个黑乎乎的煤城,而是一座新兴产业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园林城市。

从高消耗、高排放向创新驱动转型,徐州实现了产业结构由劣到优、产业层次由低到高、经济总量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千亿级产业集群达到8个。

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徐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城市地位益发彰显:

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会;京沪高铁、郑徐高铁等4条高铁贯穿境内,构建起“米字形”高铁枢纽;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逾200万人次,是淮海经济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国际航空港;徐州港年货物吞吐量逾9000万吨,成为“京杭运河第一港”;一口气开工修建3条城市地铁,在全国地级市中都不多见。

如今的徐州,“水陆空”样样领跑,“铁公机”振翅高飞,区位“势能”陆续转化为发展“动能”。

2017年,在国务院批复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7年修订版)中,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徐州市的定位: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今天的徐州,吸引了苏北及山东、安徽、河南等各地旅客前来游玩,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高端人才献智献力于此,吸引了全球各领域的优质产业扎根于斯。徐州人把规划的“定位”变成了现实的“地位”,不断放大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优势,全面提升城市集聚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做新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者。

政务之优——

办照不见面,网上就能办

7月26日19时30分,已是下班时间,徐州飞达商贸公司财务人员李达不慌不忙地来到徐州市政务服务大厅,通过自助服务设备取走发票。

“以前办发票需要带着单位公章,在上班时间来排队、填单子、盖章,取几张发票可能就需要一天的时间。”李达说,现在领取发票,不用再东奔西跑,可以直接在网上提出申请,也不用非得在上班时间来取,白天晚上都可以自助办理。

徐州市在江苏省率先打造了全天候“自助服务区”,设置了信用报告服务、报税交税、市民卡办理、政务审批申报等20套国内领先的自助服务设备,提供30余种政务、便民服务,实现了办事大厅从“8小时”常态服务向“24小时”自助服务延伸。

徐州市民赵伟准备和几个朋友开个火锅店,让人奇怪的是,还没有营业执照,他居然把饭店的桌椅板凳等内部设施都置办齐了。赵伟解释说,他之所以不着急,是因为现在在徐州,开店办执照这样的事,不用提前好多天去挨个部门跑手续,只需在网上提出申请,上传地址、租赁合同、身份信息等规定申报的材料,审核通过后当天就能拿到执照。

办照不见面,网上就能办。7月27日10时30分,赵伟在网上申报了工商营业执照。15时,离申报不到5个小时,营业执照就快递到家了。

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徐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网管处处长张峰介绍,徐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与邮政部门合作,在江苏首家开通免费的“政务专递”,群众无论是网上申请事项,还是现场办理业务,都可以申请免费快递,快递费用由政府买单。去年9月份至今,已经有14万人次享受到这项服务。  

“从项目签约到落地建设,再到设备安装调试,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不仅是项目施工,在很多方面,企业都可以‘轻装’前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拓集成电路产业园负责人傅志伟感慨:“良好的政务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正是促使我们落户徐州的重要原因。”

不仅是傅志伟,很多投资人都说,现在在徐州,不仅是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样的新区,在鼓楼区这样的老城区,邳州这样的县级市都建设有政务服务大厅,都能提供线上线下的服务,投资项目非常便捷。  

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李胜介绍,工业项目的审批,法定审批期限是264个工作日。国务院要求压缩到120个工作日,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50个工作日。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登记两个工作日完成,不动产登记三个工作日完成,项目的建设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证,30个工作日完成。

他们的“秘诀”,是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创新实施容缺预审,容缺土地证,可以办理规划、建设等一系列手续,将原来互为前置条件的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平均压缩了审批程序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

深化“放管服”,多方谋“共赢”。仅一个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公费用等政务服务中心运营成本从每年1000万元缩减到300万元,人员工资等行政成本从每年1600万元缩减到1000万元。

权力“瘦身”,投资“提速”。2017年,徐州市新增市场主体16.6万户,新增注册资本(金)320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1%和46.0%。

如今,徐州上线的“不见面审批(服务)”覆盖率达到99.5%,排名江苏省第一;在全省政务服务网建设考核中,徐州五项指标名列江苏省第一,居13个省辖市之首。

创建之效——

市民“啄木鸟”,治理“城市病”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于管理。在徐州市“数字城管”服务中心,240英寸的弧形大屏幕显示出城市三维实景地图,24块大屏幕定时切换实时监控;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的12319热线接话员,在大屏幕前严阵以待。

徐州市建成区面积253平方公里,全部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外包的方式组建专职队伍,拥有信息采集监督员156名、大厅工作人员40名,推进环卫精细化作业。

在此基础上,徐州建立独具一格的“城市啄木鸟”社会监督机制。城市“牛皮癣”、夜宵摊扰民……这些城市管理“常见病”,都可以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解决。市民只需登录“市民城管通”App,将发现的市容问题拍照上传,由“数字城管”派遣至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处置,对查证属实的问题给予举报者20元至200元不等的奖励,奖励经费从市场化环卫保洁公司作业经费中扣除。

自2016年上线以来,徐州市民通过“市民城管通”举报问题10万余件,6880余人次获得奖励,累计发放奖金1390万余元。

徐州市城管局环卫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社会监督运行以来,各类城管案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市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升,促进了“精致、细腻、整洁、有序”城市环境的形成。

2017年11月,在徐州市举行的全国城市管理工作现场会暨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全国城市管理工作者为彭城新貌点赞。住建部副部长倪虹表示,徐州城管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创建,不仅有“硬件”的完善,而且有“软件”的提升;不仅在于它的外表形象,而且在于良好的内涵。

“礼让斑马线”成为城市风景。2016年3月,徐州市提出了“礼让斑马线”的理念。在斑马线前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体现了良好的素质和道德修养。目前,“礼让斑马线”在徐州市已经成为常态,也使徐州市的交通环境更加文明有序。  

好人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徐州市建起了江苏省第一家好人主题文化公园,相继建成各县(市、区)好人园、各街道好人广场、各村(社区、文明单位)好人榜。为了实现好人好报,徐州还设立总额1000万元的“好人基金”,为各类好人建立了养老、医疗等一揽子无忧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人入围“全国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0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身边好人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徐州市民群众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列。百万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

最好的风景是“和谐”,最好的感受是“幸福”。在城市转型中,徐州市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不仅收获了一块块城市奖牌,还成为持续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重要载体。

精神之力——

干部有神采,工作才会出彩

事业是干出来的。一个地方的干部群众,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成效。干部有神采,工作才会出彩。徐州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给人印象深刻。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潘安湖管委会副主任胡昌龙至今难忘,为了潘安湖建设,寒冬腊月,下了大雪,大家裹着大衣,分头去做村民思想工作,忙到凌晨两点是常事。靠着苦干实干加巧干,他们在原来是一片废墟的塌陷地上,建成了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7000亩、湿地景观2000亩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全国采煤塌陷治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样板。

实干争先,是徐州干部的鲜明特质。徐州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各方面的因素很多,究其根本,靠的是市委、市政府“不呼隆”“不折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靠的是一支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党员干部队伍带领群众共同奋斗。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不是领导封出来的,更不是自己喊出来的,是靠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说,广大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想干愿干的主观愿望同能干会干的操作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才铸就了徐州今天发展的辉煌。

“发现了问题不能绕着走,而要想办法解决,要敢于担当负责。”说这话的是泉山区王陵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任庆华。巨龙淘宝夜市地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周边,一度存在地面油垢污染环境等难啃的“硬骨头”。任庆华数十次到现场摸底、排查,协调各项任务。整治中恰逢雨季,任庆华带头清理淘宝夜市的排污管道,以行动鼓舞了士气,感动了群众,最终使夜市达到清洁、美观、规范的效果。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徐州市还出台《关于容错纠错鼓励创新先行办法(试行)》,旗帜鲜明支持、鼓励改革创新者,为担当者担当,激发更多干部勇于担当的热情、谋求实干的动力。

站在高起点的徐州人,正在全市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动员全市上下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他们吹响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嘹亮号角,也让人切实感受到一座城市转型发展的胸怀和干事创业的气魄。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