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建学校、招老师、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以来——

全市投用193所新校舍,新增学位84257个

摘要: 教学质量好、环境优美的学校,离家就几步远;全市中小学教师伏案答卷,同台比试专业水平;搭建教育信息化网络,农村娃也能享受优质教育……今年以来,我市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了许昌教育很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啃下了许多教育改革的“硬骨头”。

市区新投入使用的南海街小学校园
记者 肖涛 摄

核心提示:

教学质量好、环境优美的学校,离家就几步远;全市中小学教师伏案答卷,同台比试专业水平;搭建教育信息化网络,农村娃也能享受优质教育……今年以来,我市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了许昌教育很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啃下了许多教育改革的“硬骨头”。

近日,记者深入全市城乡中小学校,感受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给许昌教育带来的变化。

新学校、新老师,新学期充满新希望

9月2日上午,襄城县文昌小学东城校区的一间教室内,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40多名学生端坐在崭新的课桌前认真地听讲。

襄城县文昌小学东城校区是2018年许昌市十件民生实事中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项目之一,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记者在该校区看到,每一间教室都十分宽敞,墙角还摆放着储物柜。“一般来说,教室的面积为50多平方米,但这个校区教室的面积近70平方米。除此之外,我们严格控制班额,每班学生不超过45人。桌椅为塑钢材质,课桌靠胸前处有内弧造型设计,椅子有靠背,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发育,而且有利于学生缓解疲劳。”襄城县文昌小学东城校区负责人刘忠伟说。

“家门口建了这所小学,从家里出发,不到10分钟就能到达。”学生王语嫣的父亲高兴地说。

“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启动一年半,截至今年秋季开学,全市累计有121所中小学、72所幼儿园先后投入使用,分别增加学位62326个、21931个。其中,今年秋季开学,有20所新建中小学投入使用,对缓解大班额、入学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许昌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于东恩介绍,目前,今年98个项目已开工95个,开工率为96.94%,其中52个已经建成,竣工率为53.06%。除此之外,今年100个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已开工99个,其中59个已经投入使用。

除了新校舍投入使用外,我市还迎来了一批新教师。今年,我市通过考核招聘、公开招聘等方式,招聘了643名教师,其中市区3所高中共面向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招聘教师50名。

“我们学校一次就招聘了15名教师,比过去3年招聘教师的总和还多。”市三高校长张博表示,这些教师不仅素质高,而且是学校急需的。

系统谋划,超前实施,教育资源不断优化

在许昌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指挥部办公室,记者看到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地图和分年度项目台账。通过这些地图和台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许昌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各个项目的具体信息。

“红色的是已经建成的,浅红色的是现在正在建设的。还有蓝色的,是明年建设的项目,有一部分正在办理施工手续。”于东恩介绍,许昌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指挥部办公室通过完善办公室工作例会制度、重点项目督查制度、项目信息双周上报制度,以及项目台账管理制度等,有效地推动了各项目顺利实施。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项目建设时,各县(市、区)充分考虑城镇化及人口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系统谋划,超前实施,教育资源不断优化。

长葛市按照“高中向城区、初中向镇区、小学向中心村集中,完全小学向寄宿制小学过渡”的“三集中一过渡”总体要求,采取“改、扩、撤、并、建”等方法,逐步解决“农村小学校、小教学点、小班额,城区大班额”的“三小一大”问题,计划到2018年年底,使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由原来的224所调整为117所,全面优化学校布局。

此外,各县(市、区)把闲置公共资源改建中小学和幼儿园作为扩充学位的有效途径,借助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迁,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

禹州市坚持“原有必用、能用尽用”的原则,采取“腾建并举”等方式,通过两所高标准普通高中的建设和投入使用,盘活了城区教育资源,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同时,该市明确要求,老城区机关单位迁转、腾退场所优先用于教育,城市开发、旧城改造优先规划教育用地。

推进教育信息化,农村娃乐享优质教育

除了硬件设施建设外,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中,我市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1559工程”,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校的四级教育信息化网络及管理应用体系。除部分偏远山区的个别教学点尚未接入教育专网外,许昌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光纤网络、校园网络、“班班通”教学终端等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全面完成。

烛光小学是禹州市山区的一所留守儿童小学。几年前,该校仅有学生200余名。如今,该校华丽蜕变,现有学生450多名,破解了农村学校尤其是山区学校生源越来越少的难题。

“烛光小学的学生人数翻番,得益于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山区,使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发挥“互联网+”优势,市教育局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教研活动模式,本着“展示、交流、学习、提高”的宗旨,连续举办网上评课活动。教师在教室自动录播上课视频,然后上传到平台参加全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优质课展示活动。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为自己认可的优质课投票。这不仅为基层学校教师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而且教师在网上公开展示教学过程,无形中对授课环节、讲课标准要求更高。目前,我市利用网络平台连续举办了三届融合优质课大赛和微课大赛,积累本地优质课资源近2000件。

除此之外,我市组建了“乐于”信息化教育研究团队。“乐于学习、乐于实践、乐于分享!”该团队先后编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教育资源网应用培训教材》《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应用教程》等本土教材3500余册,供教师免费使用。我市还经常开展“精准培训”,培训教师5500余人次。

短评

做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

张大弓

从9月12日起,本报连续刊发了“关注十件民生实事”系列报道。时至今日,这组报道画上句号。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彰显民意,民生凝聚人心。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提高市民生活水平这一重要目标,不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狠抓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页。

综观十件民生实事,涉及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教育文化发展、老小区改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医疗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建设、公共健身设施建设、公交发展等,切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一份好的民生答卷应该有温度、有触感。我市每年出炉的十件民生实事都令人期待,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我市紧紧围绕民生福祉建设美丽家园,持续深入做好民生领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必将激发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强大动能。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