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我市强力推进“四改一增”工作综述

摘要: 硬化路面,粉刷墙壁,老厂院变靓,停车位增多,老市场焕发新活力……通过改造提升,如今我市不少老旧小区正发生着美丽蝶变。

改造后的市区杨庄街一景

硬化路面,粉刷墙壁,老厂院变靓,停车位增多,老市场焕发新活力……通过改造提升,如今我市不少老旧小区正发生着美丽蝶变。

看到“小而美”的庭院正在走向现实,市民刘永富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生活在这里,真幸福!”

老旧小区“四改一增”工作,被市委、市政府列为2018年十大民生实事之首。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使这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日,市“四改一增”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随着“四改一增”项目一棒一棒有序接力,一项项民心工程竣工,“四改一增”正让市区多个老旧小区脱胎换骨,彻底告别“脏乱差”,展现宜居新貌。

补齐城市发展“短板”

在市区煤炭中转站家属院,记者看到,这里环境整洁,令人心情舒畅。特别是家属院南侧还“藏”着一个小花园。

原来,小花园所在的位置,过去杂草丛生,没人愿意去,现在改成了小花园,环境优美,成了家属院居民悠闲游玩的好去处。

像这样的例子在市区还有很多。老庭院、老厂院、老市场、老街道,这些地方有着很多人的记忆,而因为时间久远,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基础设施不完善、停车难;管理缺位、环境脏乱差,私搭乱建多、消防安全隐患大,道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线路乱……对这些地方进行改造升级,在让我们留住记忆的同时,也让我们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从2018年起,市区3年内将改造391个老旧小区和88条老街道,改造提升31家老厂院和12家老市场,建设和改造21个停车场,新增车位7762个。作为2018年我市十大民生实事之首,这项工作将使10余万居民受益。

“老城区之‘老’,在于历史底蕴和文化印记,不能与‘脏乱差’画等号,更不应当让老城日渐衰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和整个城市的痛点。”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老旧小区‘四改一增’提升工程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我市成立了“四改一增”工作指挥部,出台《关于切实做好老旧小区“四改一增”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四改一增”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专门召开“四改一增”工作动员会进行部署。

同时,我市按照有关要求,建立了分工负责、定期研究、督导检查、考评通报等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位于市区向阳路附近的吴庄巷是一条小街,全长450米,宽5米,过去,晴天路不平,下雨还积水,而改造后,给附近的居民增添了不少的幸福感。

对于老旧小区“四改一增”后的基层治理,我市专门提出,要根据提升整治与后期管理并重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市现有的住宅小区管理经验,借鉴上海、成都等城市的管理模式,将硬件提升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增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维护的主体责任意识,逐步向规范住宅小区靠拢。

比如,一些规模较小的老旧小区改造完毕后,将征求居民意见,采取社区代管模式,由所在社区提供基本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由业主均摊。一些规模较大的老旧小区改造后,选聘物业公司进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

随着“四改一增”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我市将逐步建立小区长效管理机制,让老旧小区由“无人管理”变为“有人管理”,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什么是幸福?对老旧小区的居民来说,幸福是楼道干净了,楼前多了一处小花园,邻里间更加和谐了。

今年,对市区老庭院、老厂院、老市场、老街道的改造已从过去单一的拆除重建模式变为拆除重建、“微改造”等模式。

老庭院旧貌换新颜。2018年我市计划改造老庭院120个,其中魏都区97个,建安区10个,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东城区5个。目前,老庭院改造项目已开工66个,基本完成42个,正在施工24个,开工率55%,完工率35%。经过改造提升,我市实现“四有”和“五好”目标,探索出可推广的“许昌经验”。

老厂院焕发新活力。我市2018年计划开工改造老厂院20个。目前,市针织内衣厂老厂院已完成改造提升工作量的90%,还有5家老厂院的改造工作已进入招投标程序……经过改造,我市老厂院历史遗留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老企业职工将得到妥善安置、老厂院占用土地将得以高效处置和利用、环境面貌将全面提升。

老市场功能更齐全。2018年,我市计划启动改造提升老市场共8个,其中工业品市场5个,农产品市场3个。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老市场改造提升1个,变更改造事项2个,正在改造施工1个,正在筹备关停市场2个,正在推进前期工作2个。经过全面改造提升,我市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市场体系,实现运营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智慧化,使市场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市场环境面貌显著改观,市场功能更加齐全,市民群众更加满意。

老街道提档升级。我市2018年计划改造老街道34条,其中魏都区33条,建安区1条。目前,老街道改造项目已开工27条,已完成改造14条,正在施工13条,开工率82%,完工率41%。通过全面改造提升,我市可彻底解决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线路乱、无燃气管道等问题,使群众生活更加舒适、出行更加便利。

车辆有位可停。2018年,我市计划开工建设停车场项目12个。目前,停车场建设项目已开工5个,已完成4个,正在实施1个,开工率42%,完工率33%。通过增加停车位,我市推进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系统、停车App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强化停车位信息化、智慧化监管,提高停车位的利用效率。

切实把好事办好

市区仓库路西巷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街道,虽然不长,却是附近几个家属院居民进出小区的主要通道。如今,改造后的仓库路西巷重新画上了标线,增设了亮化设施,居民出行也更方便。

这是我市大力推进“四改一增”工作所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市在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规划设计“四改一增”项目,强化各类项目元素的综合配套,突出地域人文特色、城市功能和景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尤其注重疏解老城区功能,统筹考虑老厂院利用、老市场迁建、老街道改造、停车位布局等,协调推进各类项目改造建设。在此基础上,我市逐个项目细化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措施、时间节点、责任人、完成时限和工作绩效考评标准、验收办法,保障项目高标准建设。

我市专门印发《老庭院改造“五个一”实施细则》,要求各区和相关责任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做细、做实老庭院改造工作。魏都区先行先试的13个老庭院,新增电动车智能充电桩、智能门禁系统,建成便民超市、快递交换中心、趣味书屋、日间托老中心、儿童游乐园、“四点半课堂”等特色设施,树起了老旧小区的“许昌标杆”。

同时,我市坚持“共建共享、共同缔造”理念,注重社会各界参与,积极引导企业投资、捐助、让利于民,鼓励群众出资出物出工出力,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的机制和模式。

当前,我市老旧小区“四改一增”工作呈现出三大转变:从过去的“大拆大建”到“渐进式微更新改造”,从“单纯的物理改造”到“强调城市建设中的有机更新、保护和传承”,从“强调经济效益”到“注重社会综合效益和长远利益的实现”,让每一个“四改一增”项目都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相信:随着“四改一增”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人居环境必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一座宜居宜业之城正阔步走来。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