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打造“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 筑牢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根基

——聚焦我市高质量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摘要: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者和在职报到党员热情为居民提供优质贴心服务,与社情民意“无缝对接”;在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居民自发组织的舞蹈队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全域社区春晚精彩上演;在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正乐享幸福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成现实……一个个温馨的画面,描绘的是我市以高质量的城市基层党建助推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党委、政府与百姓连接的重要纽带,是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所在。近年来,我市以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为重要契机,从2017年10月起,大力实施以“一有七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通过强自身、赋权能、优服务“内外兼施”,着力做实做细社区工作,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切实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民主、服务完善、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幸福圈”,激活城市发展的“红色动能”。

打造“一有七中心”

推动阵地建设标准规范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和新组织、新业态涌入城市,传统街道社区这匹“小马”,已难以拉动城市化的“大车”。

面对这一严峻的课题,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将社区规范化建设纳入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制定统一建设标准,对每个中心的面积、功能、设施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去年10月,以“一有七中心”(“一有”即每个社区都要有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七中心”即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在全市铺开。

在推动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我市始终把加强党组织建设摆在社区规范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在班子建设规范化方面,为每个社区配齐配强党组织书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聘等方式向社区充实专职工作人员295人;在党员管理规范化方面,严格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大力推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党员教育管理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在制度落实规范化方面,深化拓展“一征三议两公开”、社区便民服务、矛盾调解化解、党风政风监督检查等四项基础制度,坚持全覆盖、真运用、求实效,推动社区党组织规范运行。

为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市委组织部坚持化零为整,把社区七个中心整合为党群服务中心,统一外观标识,突出党建元素,打牢红色印记,使党组织的旗帜在城市基层阵地凸显出来。同时,市民政局、文广新局、卫计委、教育局、行政服务中心、文明办、综治办等7个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和承担任务,分别制订了每一个中心建设的具体方案、考核办法,指导基层组织实施。

在禹州市夏都街道办事处城上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大厅和工作人员的热情周到服务,给人的感觉如回家般温暖;走上二楼,文体活动室、四点半课堂、心理咨询室、图书室等场所一应俱全……“上级把党群服务中心建在了‘家门口’,扎扎实实办成了社区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好事,切实让群众知道了惠从何来,也让社区干部说话有底气、服务有能力。”城上城社区党委书记武新强说。  

城市社区硬件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截至今年9月,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19亿元,建成规范化社区57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到900平方米。其中,魏都区西大街道办事处魏武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更是达到了3200平方米,设施健全、功能完善,标准直指全国一流。

扩能减负增效

围绕“一有七中心”转职能

社区硬件有了大提升,如何厘清基层政府与社区的权责边界?

记者来到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看到社区居民正忙着排练节目。“重阳节是我们老年人的节日,社区为了给我们送上节日祝福,重阳节前要举办一场文艺演出。”在七一社区居民黄素玉看来,社区举办各类活动,既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又密切了党群关系。

在我市,像黄素玉一样为社区点赞的居民还有很多。居民之所以点赞城市社区,得益于我市在探索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社区扩能减负增效,使社区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把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

在扩能上,把各部门提供给社区的资金资源,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打包下放到社区,使社区党组织说话更有底气、服务更有能力。市、县财政每年向社区投入经费4700余万元,将城市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提高到每年12万元,2017年市财政单独拿出760万元对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社区进行奖励。市文广新局整合各级各类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资源,发挥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的终端平台优势,集中投放、打捆下放,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市综治办组建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网格管理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的工作队伍,整合部门、行业力量,形成各方面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各驻区单位积极与社区开展“契约化”共建,实行社区“点菜”、驻区单位“配菜”,为社区提供学习活动场地、背街小巷整治、医疗卫生保健、困难群众帮扶等服务事项。

在减负上,我市制订下发了《许昌市全面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社区减负增效专项行动,使社区从繁重的行政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全面清理规范社区检查评比、机构牌子、会议台账、印章管理使用等事项,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保留规范依法履职事项19项、协助工作事项12项、日常出具证明事项19项,取消社区评比达标项目14项,要求县级、街道组织的由全部社区参加的会议每年分别不得超过2次、4次。建立以社区居民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社区考核机制,由街道办事处(乡、镇)统一对社区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比,不得将社区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事项的责任主体。“通过减负,社区真正实现了有能力、有精力把该干的事情干好,也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党委书记马静坦言。

在增效上,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信息集成、资源共享。魏都区建设了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行政审批、社区管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五网融合”智慧党建平台,既减轻了社区负担,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市扎实开展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工作,坚持分步走、全覆盖,2016年确定禹州市为试点,2018年各县(市、区)全面铺开,由社会组织、企业提供优质的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服务,实现社区职能转变和服务增效。

织密服务网络

推动“一有七中心”高效运转

绣花是慢工出细活。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亦要狠下“绣花”功夫。

统筹“大”区域,让党的旗帜飘起来;精织“小”网格,让党员形象立起来;“三社”“多”联动,让服务优起来;群众“少”跑腿,让工作效率高起来……“我们围绕‘大、小、多、少’做文章,使社区工作处处体现党的意志和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了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魏都区西大街道办事处魏武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伟说。

树立精细理念,方能下足“绣花”功夫。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规范化,我市把精细化智慧化的要求贯穿社区管理服务全过程,以“网格前哨”工程、“线上线下”互动、“三社联动”机制为抓手,使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

何为“网格前哨”工程?即按照200到300户的标准,划细划小社区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和1名网格管理员,及时把巡查收集的民意需求、管理隐患等信息上传至街道、区级信息平台,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实现社区治理和服务精细化。去年以来,通过下网格巡查,全市协商解决小区停车难、广场舞扰民等事项2859件,一大批群众烦心事化解在了网格内,网格已成为社区治理的前哨堡垒。

“线上线下”互动也是社区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创新。在“线下”,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错时延时、坐班值班、预约上门等制度,面向群众开展“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25项审批服务、15项便民服务;在“线上”,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贯通区、街道、社区三级的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实现服务事项“一网办结”。就魏都区而言,他们通过建立社区智慧应用自助服务平台、开发智慧社区客户终端,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快速了解社区事务和办事流程,享受基于社区电子商务的商品、果蔬等15分钟快捷配送服务,实现社区便民服务快捷化。

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机制,通过召开党群联席会、居民听证会等形式,引导居民自己开处方、解难题、当管家;广泛调动社会组织资源,引入10余家全国全省知名的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托老托幼、家政服务、生鲜配送、教育培训等七大类专业化服务;建立670支志愿服务队,开展糖豆妈妈讲故事、圆梦爱心粥、认领“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三社联动”机制的建立,实现了社区服务多样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把党组织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