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高铁军是改革开放后许昌最早一批经营照相馆的商户之一

40年光影流转照相馆“老板”见证城市发展路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摄影已然成为很多市民的爱好和娱乐方式。 拥有40年摄影生涯的高铁军是改革开放后许昌最早的一批照相馆经营者之一,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用相机记录许昌城市变化的摄影家。 40年来,许昌经历各个方面的变化都定格在高铁军的摄影记忆中。

亮丽的许昌夜景 图片由高铁军提供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摄影已然成为很多市民的爱好和娱乐方式。

拥有40年摄影生涯的高铁军是改革开放后许昌最早的一批照相馆经营者之一,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用相机记录许昌城市变化的摄影家。

40年来,许昌经历各个方面的变化都定格在高铁军的摄影记忆中。

记者 杨佳倩

耳濡目染,对照相产生了兴趣

10月28日,记者见到了高铁军。说话间,他抱来视若珍宝的相册。今年60岁的高铁军生在军人家庭,长在军营。1973年,他随父母转业来到许昌生活。“当时,许昌市区比现在的农村还破旧。”高铁军回忆。

在部队时,母亲在军队服务社负责军队照相馆的工作。耳濡目染之下,高铁军对照相产生了兴趣。那时,他最喜欢看母亲给人拍照。

1977年,高铁军高中毕业后选择参军。出于对摄影的热爱,他和战友们凑了100多元钱买了一台照相机。“当时,我们也不会用。大家都有兴趣,就买书、跑到照相馆请教师傅,也跟着师傅学冲洗照片。”高铁军说。

3年后,高铁军从部队转业后定居许昌,在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工作,主要负责城市道路、市政建筑的养护。在这个过程中,他把城市道路、市政建筑一点一滴的变化看在眼里。1989年,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开放第三产业,开办了一个百货商店并成立综合服务部。4年后,结合自己在部队里积累的拍摄经验,高铁军在综合服务部里开了一个照相馆。

拍照几十年,深切感受“路变景变城市变”

除了在照相馆拍摄人物外,空闲时间,高铁军特别喜欢到大街小巷拍摄风景、道路和建筑。这些年,他拍摄的很多作品已被收录在城市档案资料库中。

说起对老许昌城的印象,高铁军滔滔不绝。“建安大道上市政府的照片,我拍摄于1995年,也是我拍摄东城区的第一张照片。”高铁军说,建安大道东段当时只有市政府几栋楼,周围一片荒凉,全是光秃秃的地,树木也十分少,但是现在高楼林立,树木郁郁葱葱。

除了建筑在变化外,道路也在变化。20年前,七一路和文峰路宽不过10米,都是沙土路。后来,修道路的材料升级,从沙土路变成石子路,再变成柏油路。

2008年前,石武客专许昌段高铁动工建设。4年后,许昌正式跨入高铁时代。相册中一张拍摄许昌高铁铁轨合龙的照片,铁轨在晚霞的衬托下很是壮观。高铁军回忆,这张照片拍摄于新兴路东段铁轨合龙期间。“为了拍这张照片,我连续好几天到新兴路把握光照和天气。”

在高铁军的相册中,他拍摄的照片多是城市外景,包括街道、地标建筑和风景。“拍照这几十年,我深切地感受到许昌的变化,尤其是近20年的变化最大,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我觉得通过拍这些照片记录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很有意思。”他说。

城市的发展带来取之不尽的拍摄资源

现在,高铁军是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许昌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在他看来,拍照能记录很多美好的时刻。通过照片,我们能看到人的成长、社会的成长和城市的成长。这也是拍照最吸引人的地方。

2013年6月,许昌市以水利部在全国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机遇,打造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开展水系环通工程等项目,形成了以82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2018年3月,许昌市正式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对于擅长拍城市风光的高铁军来说,城市的发展还给他带来取之不尽的拍摄资源。“之前,我拍景色图只能跑出去拍。现在,许昌的环境和大城市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我更愿意留在家里拍摄。环境美,人也多,清潩河边有很多晨练的人。这些在之前都是没有的。” 高铁军说。

拍照40载,高铁军见证了许昌的发展。高铁军坦言,作为摄影人,在记录这座城市的变化中,他真实地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这些照片让我认识到生活越来越美好,珍惜生活,知足常乐。”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