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腐竹生产设备的变迁,见证许昌腐竹产业的发展历程

河街腐竹“脱胎换骨”香飘海外

摘要: 在许昌乃至整个河南,只要提起建安区河街乡,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腐竹。40年来,河街生产的腐竹摆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在河街乡,因腐竹致富的故事不胜枚举。记者换一个角度,采访了经营腐竹生产设备30多年的河街人——郑喜灿。郑喜灿说,做腐竹的场地、工艺不管怎么变,都离不开腐竹锅、磨浆机等设备。从最初的驴拉磨到电动磨浆机,再到自动化三连磨浆机组,腐竹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先进,卫生条件越来越好,产量也越来越高。而他,是最直接的见证人。

郑喜灿向记者介绍现代化的腐竹生产设备。
记者 毛迎 摄

腐竹 资料图片

在许昌乃至整个河南,只要提起建安区河街乡,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腐竹。40年来,河街生产的腐竹摆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在河街乡,因腐竹致富的故事不胜枚举。记者换一个角度,采访了经营腐竹生产设备30多年的河街人——郑喜灿。郑喜灿说,做腐竹的场地、工艺不管怎么变,都离不开腐竹锅、磨浆机等设备。从最初的驴拉磨到电动磨浆机,再到自动化三连磨浆机组,腐竹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先进,卫生条件越来越好,产量也越来越高。而他,是最直接的见证人。

20世纪80年代,他抓住商机开始销售腐竹锅

郑喜灿家住河街乡南岸村。在他的记忆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河街乡很多村民争相做起手工腐竹,“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生产景象随处可见。

河街乡与腐竹结缘,灵沟河“功不可没”。老一辈河街人说,灵沟河水清澈甘甜,磨出的豆腐色泽白嫩、口感筋道、十分鲜美。关于腐竹的起源,记者在河街乡采访时听到了这样的说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农户在煮豆浆时,煮的时间长了,豆浆上面结了一层皮。他将这层皮捏起,顺手挂在锅旁边的一根竹竿上。煮完豆浆,该农户发现,竹竿上的这层皮凝结成条,外表金黄,掰下一截放进嘴里咀嚼,味香且筋道。由于形状细长、中空似竹,且最初是挂在竹竿上晾晒的,所以它得名腐竹。

“1980年后,河街乡做腐竹的人多了起来。当时,人们用驴拉磨把豆子磨成豆浆,再用铝制的大锅煮浆制作腐竹。附近村子不少人家建起了小作坊,腐竹锅的需求量大增。我觉得这是个商机,就开始购买铝皮,制作腐竹锅。”郑喜灿说,当时,没有现代化工具,制作腐竹锅全靠手工,切割好铝皮后再敲打成型,产量不高。

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发展,河街腐竹“脱胎换骨”

得益于灵沟河水,河街腐竹不仅产出率高于其他地方,而且色泽淡黄油亮,食之松软可口、筋柔纯香,成为腐竹中的上品。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河街乡的腐竹产业不断壮大。鼎盛时期,全乡从事腐竹加工的人家有4000多户,仅外来从业者就达2万人。河街腐竹从河南走向全国,在北京、天津、武汉等30多个大中城市都有专卖柜台。

“那个时候,河街乡有专门为腐竹加工户提供服务的黄豆市场、煤炭经销商等。一走进河街乡,你就能闻到阵阵豆香。”郑喜灿说,腐竹生意红火了,他制作的腐竹锅也大受欢迎。1986年,郑喜灿盖起四间门面房,摒弃家庭作坊的经营模式,成了一名制作、销售腐竹生产设备的小商户。

随着时代的发展,河街乡家庭作坊的腐竹生产模式渐渐暴露出短板,生产设备落后、卫生不达标等问题严重影响河街腐竹的市场声誉。2006年,河街乡对腐竹产业进行集中整顿,取缔小作坊,建设腐竹产业集聚区,涌现出一批专业的腐竹生产企业,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河街腐竹走出国门,香飘海外

10月24日,在许昌鼎恒不锈钢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在专心致志地焊接生产腐竹所用的泡豆池、腐竹锅等设备。该企业成立于2012年,负责人是郑喜灿的儿子。

“河街腐竹被卖到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我们制作的腐竹生产设备也远销山东、黑龙江、新疆等地,有的甚至被卖到俄罗斯、越南等国家。我的儿子成立公司后,引进了现代化设备。我已经70多岁,和腐竹生产设备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该安享晚年了。”郑喜灿满面笑容地说。

在许昌鼎恒不锈钢有限公司仓库内,记者看到了许多现代化腐竹生产设备。以前制作腐竹全靠人力,如今工人只要按下机器上的按钮,就能完成大部分工序,大大提高了效率,并且食品级不锈钢生产设备取代了铝制设备,卫生条件大为改善。现在,河街乡虽然生产腐竹的农户少了,但豆制品产业链条带动了印刷、包装、机械等产业蓬勃兴起,腐竹仍然是河街群众的“摇钱树”。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