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软环境”成发展“硬支撑”

——来自襄城县工业经济的报道之三

摘要: “襄城县为企业服务的环境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事实证明,我们选择到这里发展是对的。”日前,许昌开炭碳素有限公司董事长宗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襄城县为企业服务的环境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事实证明,我们选择到这里发展是对的。”日前,许昌开炭碳素有限公司董事长宗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企业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今天,襄城县在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构筑了襄城转型发展、跨越赶超的坚实基础,抢占了新时代开放发展新高地。

政府政策给力:营造工业经济成长沃土

2017年3月,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刚刚投用的4万平方米现代化车间里,第一片高效太阳能电池板下线。这个总投资60亿元的项目,从落地到生产出转化效率22%、达到国际最高水平的电池板,仅仅用了7个多月时间。

“按照正常情况,行业内建设一座这样的工厂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襄城县特事特办,给我们打造了最优的环境,作为企业我们也将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抢占高端市场,加快发展步伐,助力襄城‘中原硅谷’建设。”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西正信心十足地说。

襄城县产业集聚区主任李进伟回忆,为吸引平煤隆基落户襄城,缩短项目投产时间,降低企业初期投入成本,襄城县由财政投入6亿多元,为企业代建车间并按照企业要求进行了改造。他至今犹记得,为及时将厂房交付企业使用,襄城抽调干部连续几个月日夜奋战在项目建设工地上。

“良好的环境能够聚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形成强大的发展聚合力和竞争力。而我们党委、政府要做的,就是给企业当好清障员、铺路石,打造最优发展环境。”襄城县委书记宁伯伟的这一认知,也是襄城全县上下共同的认知。

为服务好企业发展,襄城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及“招商引资十条”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创新环境。

“你们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尽管提,能够解决的,我们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会后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在主持“企业服务日”活动时,襄城县县长孙毅对企业负责人说的这些话让大家记忆深刻。

不说空话,不做虚功,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2018年,襄城县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每月定期由党政主要领导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集中解决。截至10月底,共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用地、资金筹措、手续办理等方面问题65个。

在襄城县,每个重大招商项目开始实施时,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同步介入,成立专门的协调服务小组,实行24小时驻厂办公,对项目的投资、建设全程跟踪服务,做到“一般事项直接办、特殊事项承诺办、重大事项联合办”。

襄城县委办公楼前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从今年4月份开始,每天早上7时,这里都会召开一次特殊的“旗杆会议”。会议由襄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郭俊涛或副县长李珂主持,相关部门、产业集聚区负责人参加,议题是解决河南开炭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优质针状焦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会人员围杆而立,有问题说问题,有主意出主意,长则半个小时,短则十分八分。“旗杆会议”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直到项目顺利建成。

襄城县还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定期召开政企座谈会,掌握企业经营趋向,帮助企业解疑释惑;畅通诉求表达渠道,通过企业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企业家微信群等,关注和回应企业家的合理建议、利益诉求,为企业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等对接活动:今年上半年组织产销对接活动2次,达成销售意向1.2亿元;组织银企对接活动3次,签订贷款意向5.6亿元以上;建立了5000万元的调贷资金池和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企业技改扩产;完成产学研对接3次;成功为25家工业企业发放贷款2.6亿元。

“放管服”改革发力:提升产业发展新型动能

“我们这个项目刚开始建设的时候,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办理的手续、证件比较多,涉及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人防办、环保局……这套手续批下来,抛开所有人力、精力不说,时间上拖得久,也会耽搁很多事情。”许昌亚丹生态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晓生感激地说,“还好有园区替企业着想,现在有什么需要办理的手续、证明,只要给园区说,他们就会跟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办理,给我们省了很多事。要不我们这个项目也不会这么快投产。”

政府效能高一分,企业成本就低一分,地方竞争力就增一分。在襄城县,“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绝不是一句空话。不少企业负责人反映:“‘门槛低了、态度好了、跑腿少了’,政府部门给我们这些企业办事儿‘不过夜’。”

企业的事情“不过夜”,一方面要靠制度提升服务效能,另一方面靠的是襄城县干部的服务意识。“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是襄城县干部工作的常态。

为提升服务效能、助力企业快速发展,襄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襄城县简化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和压缩办理时限的方案》,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压减、下放审批事项,工业项目审批事项由14个部门17项简化为4个部门8项;完善联审联批机制,坚持模拟审批与联审联批相结合,将发改、规划、住建、环保等部门相关职权全部下放到两个产业集聚区,入驻项目手续由集聚区统一办理,实现工业项目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

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和“多证合一”改革,简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建立“限时办结制”,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单个项目备案办理时间平均2天,比备案权下放前缩短3天,比规定时间(10天)缩短8天。

积极推行项目同一审批阶段全部审批事项“多评合一”,全面推动在建设工程领域实行联合勘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切实为企业审批提供便利;在时限要求方面,严格落实省、市“放管服”改革措施,在原有基础上,再压缩50%。

“栽好梧桐树,不愁凤凰来”。今年以来,襄城县两个产业集聚区新引进、入驻并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达47.3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2个,超5亿元项目2个。此外,河南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昌亚丹生态家居有限公司、许昌市长江高压计量设备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本土民营企业、“襄商回归”企业,个个铆足干劲,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干事创业,誓把企业锻造成为襄城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队伍建设加力:培植经济发展第一资源

人才是企业的灵魂,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一个企业家,能决定一个企业的前途命运,一批企业家,能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企业发展的速度与决策者学习的速度是成正比的。作为企业管理者,时常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创新思维,才是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最好方法。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培训,我不仅学到了系统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拓宽了思路,更新了理念,还帮助我们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难题,同时增进了和其他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河南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晓杰说。

襄城县委、县政府极力倡导要不断提升企业家素质和水平,培养眼界开阔、具有前瞻性战略思维的企业家:

——深入实施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行动计划,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六批企业家参加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

——组织襄城县优质企业积极参加全省“中原企业家大讲堂”“百名领军型企业家培训”;

——组织杰出企业家、优秀企业家以及其他为襄城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或企业接班人参加省、市组织的国内顶级商学院高端研修课程,赴国外标杆企业进行学习交流;

——筛选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到国内知名高校开展短期培训,并组织优秀企业家和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负责人到韩国和日本开展学习考察和项目对接洽谈;

……

精准设计走出去学习,精准对接请进来讲学,精准遴选送出去轮训,这些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的视野,深化了他们对当前经济新常态的理解。

同时,襄城县每年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对全县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真正让广大企业家有地位、受尊崇、享关怀。近年来,该县先后涌现出了张建五、王晓杰等民营企业家领军人物,形成了以赵天强、郭晓团等为代表的100多人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充分释放工业经济发展活力,让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唱主角、挑大梁、当龙头’,争当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为许昌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列作出襄城应有的贡献!”宁伯伟说。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