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那些年,城区绿化曾是各栽“门前树”

摘要: 冬季,记者漫步在许昌街头,随处可见绿化美景。色彩斑斓的行道树给城市披上五彩外衣,让古老的许昌变得绚丽多姿。

1979年,全国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张培林 摄

群众选购绿化树苗。张培林 摄

七一路鸟瞰图。许昌市档案局馆提供

冬季,记者漫步在许昌街头,随处可见绿化美景。色彩斑斓的行道树给城市披上五彩外衣,让古老的许昌变得绚丽多姿。

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原副主任张保明说,改革开放前,许昌市区没有行道树,街边的树木都是居民自发栽种的,有泡桐、槐树、榆树等。大家各栽“门前树”,树木星星点点,没有形成规模。

印象中,许昌市区最早实现统一绿化的街道是七一路。在“老许昌”的记忆深处,当年,七一路的法桐高大、遮天蔽日,给他们太多美好的回忆。这些法桐大多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种植的。

曾任七一社区副主任的李志耘说,梧桐树树形端正,树冠较大,不仅“颜值高”,而且成荫效果好,有“行道树之王”的美誉。1995年以前,作为市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七一路两侧没有高层建筑,因为法桐枝繁叶茂,所以沿街门店和办公单位常年难见阳光。此外,由于补栽年限不一,七一路上的法桐大小不一,最大的胸径80多厘米,最小的胸径10多厘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绿化的美观。另外,郑州市当时率先砍伐法桐、更新行道树的行为,使全省掀起了一场更新法桐这一行道树树种的浪潮。

1995年11月,市政府决定对七一路进行改造,更新行道树、拓宽道路、整改管线。道路两侧的300多棵法桐全部采伐完毕。如今,20多年过去了,七一路上的行道树改种小巧精致的大叶女贞,虽然能给行人带来不少绿荫,但仍有部分市民怀念以前法桐下的夏日清凉。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