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那些年,几家农户合用一头牛

摘要: “我们村1979年土地包产到户。”华发户今年56岁,是鄢陵县南坞镇秦岗村的一个普通村民,对于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变化记忆犹新。

1985年,农民拉着架子车喜售“爱国棉”。

1984年,农民驾驶手扶拖拉机拖石磙打场。

1983年,脊梁、汗水、丰收粮。

1983年,翻晒新粮。

1982年,农民照相赶时髦。


“我们村1979年土地包产到户。”华发户今年56岁,是鄢陵县南坞镇秦岗村的一个普通村民,对于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变化记忆犹新。

华发户说,1979年,他们村的土地包产到户之后,村民们生产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当时,为了种好地,几户人家合伙购买一头牲口,到农忙时你家用完我家用。尽管劳动强度非常大,可是大家都知道,除了交公粮之外,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984年,我们村就有喷灌机了。那时候,人的思想开始变得开放了。”华发户说,当时,他们村人均土地将近3亩,犁地、浇地的工作量很大。1984年,听说上海有人卖喷灌机,条件比较好的几家人合伙跑到上海把喷灌机买了回来。当时,买喷灌机的那几户人家自己用完还往外租,着实赚了一些钱。到了1988年,他们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喷灌机。而且,村里开始出现手扶拖拉机,种地用的牲口数量开始减少。华发户回忆,1991年左右,秦岗村种地就不再用牲口了,全部用手扶拖拉机或者四轮拖拉机。

在生活方面,秦岗村村民一直到1985年左右,每天的口粮还是以粗粮、杂粮为主。当时,每亩地的产量只有250公斤左右。条件好的村民住的是青砖瓦房,大部分村民住的是低矮的土坯房。

1989年前后,由于用上了机械化农机具,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粮食的亩产从原来的250公斤左右提高到400公斤左右,村民们以吃白面为主。1990年之后,村民们开始第一次翻修房屋,将原来的土坯房改造成了青砖瓦房。

“村民们翻修房子的时间比较早,不过村里的路修得比较晚。”华发户说,他们村最早的时候是土路,经常被牲口、拖拉机压,路面有两条深深的沟。一下雨,整个村子就变得泥泞不堪。雨水不干,村民们根本出不了村。直到1997年,秦岗村才把村里的主要道路修成钢渣路。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