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村晚”闹新春 喜过“文化年”

摘要: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昨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在长葛市广大农村,村民们在准备年货、张贴春联迎接春节的同时,办“村晚”、看“村晚”成了大家过年的新年俗。

长葛市大周镇路庄村村民正在进行舞狮排练。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长葛市古桥镇贾集村村民正在村室排练歌曲,为该村即将举办的“村晚”做准备。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如今,长葛市各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丰富了节日文化生活。图为长葛市大周镇后吴村文体广场上,村民正在排演文艺节目。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昨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在长葛市广大农村,村民们在准备年货、张贴春联迎接春节的同时,办“村晚”、看“村晚”成了大家过年的新年俗。

“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木兰花开山岗上,北国之春天,啊北国之春天已来临……”在长葛市古桥镇贾集村村委会,村民贾二猛一曲婉转悠扬的《北国之春》赢得了阵阵掌声。当天上午,村民们聚在一起,为“千年古槐 文化贾集”第四届文化艺术节进行排练。

“去年俺唱了一首《驼铃》后,就成了俺村的‘民星’。这不,两个月前,红亮叔就给俺打招呼,让俺今年还得唱。”贾二猛笑着说。他口中的“红亮叔”是贾集村村委委员、文化协管员贾红亮。“俺贾集文化底蕴深厚,村民有喜欢吹唢呐的,有爱好唱戏曲的,有热衷跳广场舞的,有擅长写书法的。村‘两委’琢磨着咋把这些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于是就想到了办‘村晚’,并向村民发出了‘贾集大舞台,有才你就来’的节目招募通知。”贾红亮告诉记者。

这是贾集村连续第四年举办“村晚”了。“2016年第一次办的时候,大家不好意思上台,通过这几年的引导,村民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今年,不少村民争着上台,搞得我们还要优中选优拿掉一些节目呢!”贾红亮说,“今年的节目有戏曲、小品、舞蹈、三句半、书法、魔术等,一定让乡亲们看过瘾。另外,演出全程还将进行全球网络直播,让在外不能回来的贾集人也能品尝到这道‘文化大餐’,并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跟乡亲们互动拜年。”

在大周镇后吴村文化大院里,村民们翩翩起舞、各展风采,盘鼓队鼓声慷慨激昂、响彻云霄。该村第四届“村晚”大年初一就要进行正式演出,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召正忙着指挥大家排练。

“原来过年,很多村民沉迷于喝酒、打牌,我们就想着为啥不办场联欢会,把大家从酒桌、牌桌引到舞台上呢?”刘建召最早提议举办“村晚”,得到了村民的热烈响应。

如今,一年一届的“村晚”成了村民最期待的春节“文化大餐”。

70岁的张根明是该村盘鼓队的领队,今年他要带着10岁的外孙女潘尚莉一起为大家表演,他敲边锣,外孙女擂大鼓。“这些年生活水平高了,过年不仅要吃好、穿好,还要玩好、心情好,有不一样的精气神!”张根明告诉记者,“传统文化也需要传承,外孙女跟着我学打鼓快一年了,现在打得有板有眼,迫不及待要在今年的‘村晚’上亮相哩!”

自“村晚”举办以来,后吴村有了可喜的变化。村里兴起了广场舞热潮,有老中青三支舞蹈队70多人,出去比赛回回都是名列前茅。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活动,也被大家一一拾起,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大家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家门口看节目,演员都是自己村的人,演的都是身边的事儿,非常热闹,这才有年味儿!”提起“村晚”,村民刘国戌笑着竖起大拇指。

伴随着锣鼓铿锵声,领狮人不时做出空翻、侧翻等高难度动作,手中的绣球上下翻飞,惟妙惟肖的狮子扑、跌、翻滚、跳跃。在大周镇路庄村新建成的村部内,精彩的少儿舞狮表演引得现场掌声阵阵。

“这是俺村头一年办‘村晚’,这两天正在加紧排练,争取给大家呈现最精彩的演出。”该村党支部书记路根科告诉记者,“以前村部小,去年8月份建成新村部有了活动场地后,村民就自发组建了腰鼓队、广场舞队、街舞队、秧歌队、舞狮队等文艺团体,并自掏腰包购买了演出服装和道具,一致要求办一场自己的‘村晚’。”

群众当主角,唱出家乡好。一台台别开生面的“村晚”,满溢着农家风情、乡土记忆。“在钱袋子鼓起来、环境美起来之后,我们积极引导村民用‘村晚’这种特有的方式迎春纳福,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了乡村文化正能量,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大周镇组织委员丁慧娟表示。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