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奉献之花扮靓莲城

——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掠影

摘要: 春风拂面的3月,莲城处处涌动的“红马甲”,用爱心和奉献为这座城市增添着温暖的底色。

每逢周六,由我市教育专家人才开展的“糖豆妈妈讲故事”活动都会在市少儿图书馆准时举行。图为3月16日“糖豆妈妈”和孩子们在一起。 许廷合 摄

春风拂面的3月,莲城处处涌动的“红马甲”,用爱心和奉献为这座城市增添着温暖的底色。

在交通路口,有志愿者协助疏导交通,向行动不便的行人伸出援手;在敬老院,有志愿者上门看望慰问,给老人带去关怀和温暖;在乡镇、社区,有志愿者扶弱帮困助残,让困境之中的人们看到希望;在各项重大活动中,有志愿者微笑指引,提供帮助,让参加者对活动更加了解……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许昌是一座活力之城,更是一座道德之城。近年来,我市大力弘扬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为思路,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爱的正能量在许昌大地持续升腾,不仅彰显了文明,温暖了人心,也让这座城市变得暖意融融。


一个人的故事:

聚起两千余人做公益的

“中国好人”


微笑的面容,忙碌的身影,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同事和家人眼中的宋红昌。

今年51岁的宋红昌有着多重身份,既是一位多年从事公益活动的热心人,也是一家国企的干部,还是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的“挑头人”。“当志愿者,不仅是帮助别人,我自己也感觉很快乐。”宋红昌说。

2015年3月,宋红昌回老家给父亲上坟,顺便去看望亲戚。当他和亲戚聊天儿时,看见隔壁已是一片废墟。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里住着一位孤寡老人,因家里电线老化自燃,他仅有的两间瓦房被烧个精光,只能暂住在塑料棚里。

“如果有一个电工来维修一下,半个小时就能让老人免受这些磨难。”日前,忆及当时的场景,宋红昌坦言,“我当即就决定成立一支关爱老人志愿服务队,哪怕只帮助一位老人,也是晚辈的一份心意。”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加入爱心队伍, 2015年10月,宋红昌倡议成立了民间公益团队——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主要开展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基层义诊、维修、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

该协会成立初期,曾引起旁人的不解。有人问他:“拿着自己的钱往里贴,图啥呢?”还有一些人认为宋红昌不务正业,想出名。宋红昌心里难受过,但所有的质疑都抵不过心中那团理想之火。

一年365天,宋红昌把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献爱心、做好事上。宋红昌告诉记者:“以前我每个月的行车里程是200公里左右,主要是上下班。自从成立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后,我每个月行车里程最少有2000公里,主要是跑乡下。”

宋红昌对公益事业的执着,感动了周围一大批热心人,其中有8名以前的“上访户”,在他的带动下也转变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志愿者。随着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该协会,他们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帮扶的人群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该协会从2015年成立至今,已拥有2000余名固定成员,服务群众达3.6万人次,并与279户贫困家庭结成一对一的帮扶救助对子。在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名单上,宋红昌入选“优秀志愿者”;在去年8月份公布的“中国好人榜”上,他被评为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

在我市,像宋红昌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32年如一日倾情子弟兵的“拥军奶奶”袁雪云、在爱心帮扶路上阔步走的“最美志愿者”任万祥、为残障儿童点亮希望之光的“光明使者”俎书歌……一个又一个普通的百姓,用最朴素的榜样力量点亮志愿服务的心灵之灯,用爱心、热心、责任心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也以平凡的坚守托举起一座城市的文明。

一群人的努力:

项目化运作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3月9日,市少儿图书馆,11位小朋友身穿汉服,绘声绘色地讲述《关公挑袍》《三英战吕布》等三国经典故事……这些小朋友都是从市健康路小学来的“小小志愿者”,他们用亲身参与的方式,来庆祝第100期“糖豆妈妈讲故事”活动的圆满举行。

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公益项目,“糖豆妈妈讲故事”活动是由魏都区委组织部牵头,市健康路小学党支部承办的教育专家人才志愿服务活动,自2017年5月20日开讲以来,每周六都在市少儿图书馆举行。

“从开始的曹魏文化到现在的英语绘本、数学故事和音乐课堂,我们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从最初只有我们学校党支部的几位老师参与,到现在全区的教育名家、爱心父母及社会人士共同助力,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市健康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李玉亭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服务儿童6000余人次。2018年9月,该项目凭借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团队人员的专业性、故事教学的趣味性三大优势,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金奖。

“任何活动的开展,有了品牌效果会更佳,志愿服务也不例外。”市文明办志愿服务中心主任李晓钟深有感触地表示,“志愿服务贵在持久。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面对群众多样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需求,必须与时俱进大力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推动志愿服务向专业参与、深度参与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志愿服务才有生命力,志愿服务内容才能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据了解,为大力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2018年,我市举办了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通过搭建一个公益项目展示交流充分、资源对接及时和培育孵化高效的社会平台,发掘出一批具有创新性、专业性、可持续性的公益服务项目,并通过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扶持其发展壮大。

如今,在我市如火如荼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服务项目如点点繁星,闪烁明亮。党员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平安志愿服务、科普志愿服务、文明交通劝导等多种类志愿服务组织遍布各行各业,让志愿服务内容从传统的“扶危济困”拓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等方面,全市志愿服务项目体系日臻完善。


每个人的行动:

365天,天天都是“学雷锋日”

“前几年,很多人都会选择在3月5日前后来做志愿者,但近两年,这种现象得到了很大改观。 ”3月18日,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赵松霞说,“平时志愿者们也会来陪老人聊天儿、为老人演出,感觉志愿服务活动完全日常化了。 ”

赵松霞感受到的这种变化,正是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在许昌,“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于许昌而言,奉献爱心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而是融入血液中的一种坚守。

高考期间,有爱心车主耐心等待;春运期间,有志愿者帮助拿行李;福利院里,有志愿者的欢声笑语;一到周末,全市广大志愿者便活跃在乡村、社区、车站、公园、广场,持续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 不论是在人流密集的火车站,还是在街头巷尾、社区小区,不是仅在“学雷锋月”,而是贯穿全年,各行各业人人争当志愿者,志愿服务在许昌已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近年来,为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我市聚焦志愿服务工作的盲点、弱点,推进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4309个,已注册登记的志愿者有52万余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志愿之城”。

此外,为激励更多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我市为52万余名注册志愿者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解除了志愿者的后顾之忧;联合省团校举办志愿服务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基层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的工作水平;连续开展“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给予志愿者更多获得感和荣誉感。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个文明航标。在每一次活动中,每一位志愿者都用自己的热情,将爱传递给接受志愿服务的人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正随着志愿者们传播的那份爱,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