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大槐树下话孝道

摘要: 5月14日,在长葛市增福镇乔黄村村委会北侧的街道边,79岁的乔东信和80岁的乔清喜坐在大槐树下纳凉,记者与他们攀谈起来。

图为乔黄村老街里的牌坊。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郝晋 摄

“这两棵槐树好大啊!有多少年了?”

“据说有800多年了。”

5月14日,在长葛市增福镇乔黄村村委会北侧的街道边,79岁的乔东信和80岁的乔清喜坐在大槐树下纳凉,记者与他们攀谈起来。

乔黄村有东西、南北“两纵两横”四条主街,其中一条东西大街上有两棵800多年的大槐树和一座清朝时的牌坊,村民习惯称其为“牌坊街”。

这条街道承载着乔黄村人引以为豪的村史和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乔黄村对“牌坊街”进行重点打造,注重留住村庄记忆,弘扬孝道文化。

在乔黄村党群服务中心北侧,是一个以“孝、廉”为主题的游园,主要建筑有一座凉亭、三面仿古墙。仿古墙上写着“孝”“廉”“节”三字,游园南侧是健身器材。“这条东西大街主路宽约9米,是我们打造的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老街,主要是传承村庄文化。”乔黄村党支部书记赵中民说。

该街道两侧的墙体和门楼进行了仿古改造,统一为蓝砖白线。临街各户门前约3米宽的花坛里,栽种着从突尼斯引进的软籽石榴,有1000多棵。

赵中民说,栽种软籽石榴是大家多方考证决定的。石榴树寿命长,花和果实好看。另外,此种石榴籽软汁多,好吃。

顺着街道向西走,老街的记忆逐渐清晰起来。村民乔书俊家门口有两棵大槐树,古树铭牌显示已有810年;向西不远,92岁村民乔云亭家门口也有一棵老槐树,树龄显示为310年。乔书俊是乔黄村大户乔家后裔。据传,约在清朝顺治年间,新郑市观音寺镇乔户村儒林大户乔氏迁居于此,修院落五处,置良田千顷,富甲一方。

与大槐树相距不远,有一座清代建的贞节牌坊。牌坊中间石梁两侧有“旌表节孝乔大义妻胡氏之坊”“操坚金石”“节劲松筠”等字样,雕刻的人物、场景纹饰精美,栩栩如生。村民乔书俊、乔景宪回忆,牌坊原来分为三层,顶部有挑檐,檐下是一块石匾,上书“圣旨”二字。20世纪60年代,顶檐和石匾被毁。目前,牌坊南侧部分的石柱等构件被堆放在地面上。

乔大义是清康熙年间儒林郎乔谦耀第三子。据传,大义多病,族人商议,娶亲冲喜,迎娶长葛坡胡庄寨胡家之女胡巧莲。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迎娶之日,胡家送亲的队伍绵延数里。途中,有两匹快马疾驰而来,递上书信称“少爷乔大义因急病身亡。老爷传话,胡家亲眷立刻退婚返回”。胡巧莲闻听噩耗,不顾亲友劝阻,依然指使花轿前行。到了乔家,胡巧莲手托灵牌拜堂成婚。之后,她当家理事,孝敬老人,守节尽孝,对兄嫂妯娌也非常友善,深得族人称赞。

乔大义妻胡氏坚守节操、孝敬公婆的事迹到处传颂,后被地方官员逐级推荐到朝廷,乾隆皇帝闻听此事,深受感动,于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六月下旨,准调国银给胡氏修建“节孝牌坊”一座。

胡巧莲守节孝敬老人的故事在乔黄村世代流传,成为村庄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赵中民说,胡氏孝老爱亲的精神在乔黄村一直被传承。

由牌坊向西路北第四户,是村民乔永国家。院内,两棵核桃树上硕果累累。

“中午吃啥饭啊?”厨房内,乔永国的妻子李阿秀正在忙碌。

“水饺。我婆婆不喜欢吃面条。”46岁的李阿秀笑着说。她原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人,已和乔永国结婚21年,河南话说得顺溜。

现年48岁的乔永国是位聋哑人。李阿秀说,21年前,她第一次见到乔永国,感觉他虽然不会说话,但人长得帅气,头脑聪明,就决定嫁给他。嫁到乔黄村,家门口有关牌坊的故事她听了很多遍。

李阿秀的公公乔玉亭89岁,耳聋,视力模糊;她的婆婆赵桂花80岁,患心脏病和风湿性腿痛好多年。如今,二位老人主要由李阿秀照顾。

“每天,俺儿媳妇都把饭盛好端到俺老两口跟前;平时还给我洗脚、洗头;背我上医院,床前伺候……” 赵桂花夸赞说,一家人的生活主要由李阿秀打理。李阿秀的孝行在乔黄村有口皆碑。5月12日,她被增福镇评为“第四届道德模范”,奖品是一个奖杯和一台全自动洗衣机。

在乔黄村这条百年老街里,孝老敬亲、诚实守信的故事一直在续写。它承载了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与血脉。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