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朱庄村 “造血”拔穷根 “健骨”富乡邻

摘要: “前几年村里贫困户有100多户,现在只剩3户8人。” “以前,俺村穷得很,环境也差。现在,作为朱庄村人,俺觉得很自豪!” “俺能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多亏了朱书记!” ……

朱庄村百慕大草坪基地技术人员朱志刚正在进行修草作业。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徐鼎烨 摄

“前几年村里贫困户有100多户,现在只剩3户8人。”

“以前,俺村穷得很,环境也差。现在,作为朱庄村人,俺觉得很自豪!”

“俺能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多亏了朱书记!”

……

6月13日,在建安区小召乡朱庄村,见记者采访,10多名村民忙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心声。

朱庄村是省定贫困村,该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09人。

作为朱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朱文杰心里很清楚,政府没那么多钱兜底,村里得有自己的“造血”功能,才能彻底拔穷根。

抓住乡村振兴这一契机,朱文杰决定由村党组织牵头,按市场行情从农户手中统一流转土地,化零为整,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产业。

2016年,该村引进草坪种植项目,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653.8亩土地租给张克刚。张克刚是安徽淮南人,他和5名老乡看中了朱庄村的发展环境和剩余劳动力,到该村成功种植百慕大、果岭草、马尼拉、麦冬草等优质草坪。草坪的大面积种植,既美化了朱庄村的环境,又让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业。

在朱庄村南头,一望无际的草坪如绿色地毯一样展现在记者眼前,这就是朱庄村百慕大草坪基地。

在这个基地里,10多名村民正往一辆大卡车上装卷好的草皮。他们虽然满头大汗,但干劲十足,不多时就装了满满一大车。

“老板,这车草皮准备运到哪儿?”记者问。

“准备送到驻马店,今天已经是第3车了。”张克刚答道,“现在正是卖草皮的季节,平时用工有五六十人,主要是修草、戗草、卷草、装车等。不过,种草时用工最多,每天超过200人,吸纳了本村及周边村庄的剩余劳动力就业。”

“天太热了,今天的活儿就干到这儿,来,给大家发工钱。”张克刚亲切地招呼大家。

“卷一平方米草皮是4毛钱,我一上午卷了200平方米,领了80元的工钱。”脱贫群众余套英告诉记者。以前,她认为扶贫就是给钱给物,现在明白了,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创造长久的幸福。“可以说,自从村里有了草坪基地和食用菌大棚,村里像我这样的村民几乎天天有活儿干,工钱也是当天结清。”余套英说。

余套英所说的食用菌大棚是朱庄村的产业扶贫基地,占地14.5亩,共10个大棚。自2017年9月扶贫基地建成投产以来,共带动7户贫困户增收。

“大棚的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每年不仅给贫困户每户分红2000元,还优先安排贫困户到此务工。”朱文杰告诉记者,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这7户贫困户有4户已经脱贫,但仍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全村未脱贫的贫困户仅剩3户。

不仅如此,近年来,朱庄村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用实际行动让村民的生活好起来,腰包鼓起来。“我的梦想就是让村民过上比城里人还要好的日子。”朱文杰告诉记者。

平坦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路两旁的花木长得郁郁葱葱,村民住宅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朱庄村稳步发展的巨大潜力,感受到朱庄村人脱贫致富的逐梦决心和信心。

“走,再带你们到村里看看。”朱文杰自豪地说,“你瞧!除道路和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外,俺村还有篮球场和公共卫间,村民家也都通上了天然气……”

目前,朱庄村正全力推进全村道路、路灯、排水沟等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同时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增收工程,鼓励村民就业创业,发展食用菌种植、家庭养殖、电商销售等产业,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相信,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朱庄村的脱贫致富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