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刘王寨村:小小崖沙燕 村庄一名片

摘要: “看,远处野生蒲草上方飞来飞去的就是崖沙燕,大部分是刚出巢的雏燕在练习飞翔呢!之前,我们还担心崖沙燕再也不回来了,现在看这担心是多余的。”7月11日,站在颍河岸边,建安区榆林乡刘王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建伟高兴地说。

颍河河道内,崖沙燕巢穴及崖沙燕。 黄增瑞 摄

颍河河道内,崖沙燕巢穴及崖沙燕。 黄增瑞 摄

“看,远处野生蒲草上方飞来飞去的就是崖沙燕,大部分是刚出巢的雏燕在练习飞翔呢!之前,我们还担心崖沙燕再也不回来了,现在看这担心是多余的。”7月11日,站在颍河岸边,建安区榆林乡刘王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建伟高兴地说。

刘王寨村位于颍河北侧,村南辖区内颍河河道长约1.5公里。10多年前修建的一座大桥从视觉上将河道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桥下水流潺潺,时而有人在河边行走。因近段时间降雨较少,桥西水域面积较小,向东数百米,河道豁然开朗,水流清澈,绿树点缀其间,颇有一种江南水乡的韵味。

崖沙燕的集中栖息地,在村南侧桥东的颍河北岸。这是一片紧挨河道的沙地,沙地的北面有一堵沙崖,高约6米,东西长约200米。沙崖上密密麻麻分布着很多小洞,这就是是崖沙燕的巢穴。一片空旷的地面上竖立着一块牌子,上写“改善生态环境,营造绿色家园”;沙崖上空,不时有崖沙燕似箭一样飞翔,并发出悦耳的鸣叫。

“前几天,一只雏燕从沙崖上掉在了地上,我看到后赶紧手捧着把它放回窝里。”刘王寨村村民刘吉非说,现在,村民们都知道保护崖沙燕,没有人随便去打扰它们。

刘王寨村这处沙崖过去是一个采砂场的作业场地。如今,周边区域被保护起来,河道内明令禁止采砂。随着村民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崖沙燕成了刘王寨人最关心的话题。今年6月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用9分50秒的时间对刘王寨村村民自觉保护崖沙燕的行为进行了报道,让刘王寨的崖沙燕声名远播。因为崖沙燕,目前到刘王寨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我们村的崖沙燕很有名。我们初步计划依托崖沙燕以及颍河的水域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刘建伟说,在颍河南岸,村民种植了李子树、葡萄树、石榴树等特色果树,前来游玩的人可以前往采摘。去年,他经过考察,专门引进了李子树新品种。种苗每棵8元,他个人补贴4元,分给村民栽种。

采访中,村民刘晓江说:“颍河两岸多为沙土地。河北岸地里栽种的红薯吃着面甜,沙土地里长出的花生也格外好吃。这些都是我们村的土特产。”

“我们村历史悠久,汉代的砖瓦片在地里随处可见。”刘建伟说,刘王寨村距三国时期曹操练兵台所在地城上村约有4公里。听村里老人说,过去曾有“八里地斜店街”之说,即从刘王寨村到城上村是一条繁华的街道,据传可能是曹操麾下大将的行营或住宅区。

在村子南部桥西边河道南侧,一片荒地上能看到两口古井。古井壁是陶制管道,分别呈红色和蓝色,陶管外还有活性炭和沙石对井水进行过滤。如此精致的古井,绝非一般百姓建造和使用的。据村里老人回忆,两口古井周边还有其他古井存在。另外,明清时期,刘王寨村筑有高大寨墙,寨门三个,故得名刘王寨。如今,村里还有七八百米长的古寨墙遗存。

“我们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同时,依托崖沙燕这张名片,在村里打造更多景点,发展采摘游,种植特色农产品,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刘建伟说,在乡村振兴方面,通过对崖沙燕的保护,他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对村子发展的重要性。另外,刘建伟从2012年开始试种中药花卉。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已有30多户村民种植中药花卉200多亩。“以前,我每年买肥料都是赊账,等到给人家摘辣椒挣了工钱再去还债。”59岁的村民王爱鲜说,自前年开始种植中药花卉以来,她再也不用赊账买肥料了,今年还到银行存了2万元现金。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刘王寨村注重生态文明,发展特色农业,正在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的富裕之路。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