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禹州市鸠山镇天垌村位于禹州西部,西与汝州接壤,南与郏县相邻。该村有一座大山,形似磨盘,人称“磨盘山”,高崖上有一个洞,名曰“天垌”。天垌村依山而建,村民傍山而居。
8月23日,郝占涛(左二)与村民在大橿树下聊天儿。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牛书培 摄
禹州市鸠山镇天垌村位于禹州西部,西与汝州接壤,南与郏县相邻。该村有一座大山,形似磨盘,人称“磨盘山”,高崖上有一个洞,名曰“天垌”。天垌村依山而建,村民傍山而居。
8月23日,记者慕名走进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天垌村。孩童、老妪、古树、野花……这个深藏于山中的村庄就像一处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俺村基本上全是山地,路不好走。明末清初,王氏、郝氏、李氏祖先为躲避战乱,从山西来到这里开荒种田,并开挖窑洞定居,慢慢地形成村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俺村叫王家门村;1987年,改为天垌村。”该村党支部书记郝占涛热情地边在前面引路,边向记者介绍天垌村的历史及现状。
记者发现,天垌村的民居综合了北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以青砖灰瓦、石砌墙体为主。
在该村村头,一棵千年大橿树既是村民纳凉的好去处,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生长在石头缝儿中,高约15米,需要4个人才能环抱,树枝上挂着很多祈愿的红布条,看上去喜庆、祥和。每个初进该村的人都会被它牢牢吸引。郝占涛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除了这棵古树外,俺村还有10棵千年槐树、20棵千年橿树及众多500年以上的花榆树、皂角树、栗树、流苏树!到了秋天,天垌村便成为观赏红叶的好去处,红叶面积大、原生态。进入深秋,黄栌树、红枫树的叶子一夜变红,像朝霞一样美!省内外很多游客专程开车过来赏红叶、住农家院、吃家常菜,感受安静的田园生活。”
绕过古树,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记者来到远近闻名的汪家大院。汪家大院位于天垌村东北部,据说由山东威海的习武之人汪运昌所建。汪家大院青砖碧瓦、古香古色,大门两侧大红灯笼高高悬挂,无声地彰显主人的实力和底气。汪家大院内,火红的辣椒串和金黄的玉米相映成趣,一股浓郁的田园风扑面而来。
传说汪运昌精通武艺,经常惩恶扬善。清乾隆年间,他遭人迫害逃至鸠山,在此修建了汪家大院。他虽然深居简出、为人低调谦和,但会武功的消息仍不胫而走,受到村民的敬重。
历经百年风雨,汪家大院慢慢残破。近几年,天垌村按照“修旧如旧、保留特色”的规划设计理念,重新修缮了汪家大院,并依托丰富的古民居、古树群资源,打造了集体验、休闲、科普于一体的旅游品牌。
汪家大院49岁的服务员张娜说:“俺家在村头住,从这里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了。这几年,村里大力发展旅游业。俺在这里打工一个月收入2000元,生活费和孩子的学费都有了着落。”
在汪家大院的一间餐厅里,来自禹州市区的任鹏飞正和几位湖北朋友用餐。吃着地道的农家菜,任鹏飞和朋友赞不绝口。“有吃、有住、有山、有水、有树……这种远离城市喧嚣的慢生活正是我们想要的。”任鹏飞笑着对记者说。
79岁的韩有建和楚金环老两口儿在该村村头摆了一个简易的货摊儿卖山野菜、土鸡蛋、鹅蛋等土特产品和零食。“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百十块钱。你们多给俺村宣传宣传,游客多了,俺的腰包就鼓了。”韩有建乐呵呵地说。
郝占涛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传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逐渐形成特色产业,村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7月,该村成立了集体企业禹州市天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种植业、饲养业,从而将土鸡蛋、石磨面等土特产形成品牌、打出名气。
党支部书记说心声
■ 记者手记
天垌村党支部书记郝占涛:
很多城市人向往亲近土壤、亲近大自然的田园生活。我们有山、有水、有古树、有古建,走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农产品的路子是对的。按照中国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趁着发展“美丽乡村”和上榜中国传统村落的东风,我们将加快步伐,让天垌村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中国传统村落,资源如何变红利?
中国传统村落是民国以前建的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被誉为农耕文明村落民居的“活化石”。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致使一些村落生产生活“瓦解”,“空巢化”严重。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调查保护工作。截至今年6月,其已公布5批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和各级政府的努力,一大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公共建筑得到保护修缮,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传承,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民收入得到明显增长。
保护、传承、发展是开展中国传统村落调查保护工作的目的。中国传统村落资源如何做到可持续利用?天垌村党支部书记郝占涛表示:只有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路子,满足时代需要,才能激发中国传统村落的发展活力。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该村正在这个方面努力探索,前景十分广阔、乐观。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