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2 09:03:18 来源: 许昌网 作者:
我要分享:
摘要:
九月八日,鄢陵县教育大会暨第三十五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召开,隆重表彰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冯子建
通讯员 林立 徐喜杰
百年大计,教育为基;千秋大业,人才为本。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教育。近年来,鄢陵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推进教育发展各项决策部署,以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创新,教育事业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
如今,紧紧围绕“新三年攻坚计划”,鄢陵县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倾力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推动该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在9月8日召开的鄢陵县教育大会上,“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保障”……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关键词,勾勒出让人民更加满意、人人都能出彩的鄢陵教育壮美画卷。
善谋善抓
打造教育高地,建设教育强县
“教育是最基本的民生、最基础的要素、最崇高的事业”“把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一直以来,这些都是鄢陵县委、县政府的政治自觉和高度共识。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近年来,鄢陵县突出顶层设计,锁定“打造教育高地,建设教育强县”目标,大力营造全县上下关注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研究制定有关教育改革创新、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并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指挥部和教育工作专班,每月听取一次教育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教育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发展。
尤其是该县持续推进学校第一书记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和镇党政班子成员分别担任各学校第一书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到分包联系学校调研,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全县形成了领导干部关注关心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该县出台实施《鄢陵县乡镇人民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考核评价办法》,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每半年对各镇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各镇政府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夯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此外,鄢陵县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将城市教育附加费和地方教育附加费收入全部用于学校建设,城市维护建设费收入中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学校建设;同时,县政府按10%的比例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划提取的教育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为了激励广大教师终身从教,鄢陵县每年拿出300多万元设立县长教育质量奖,奖励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充分调动了全县广大教职工投身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鄢陵县教体局局长常新宇表示,仅2019年,通过考核招聘、特岗招聘和公开招聘等方式,鄢陵县共招聘中小学教师250名,全部分配至农村中小学校任教,教师队伍进一步充实,师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聚焦聚力
筑牢基础教育发展基石
尊师重教,国之本也。
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30所,在校学生12万余人,在编教职工5881人……一个个简单、枯燥的数字背后,记录着鄢陵县教育的发展和成长,见证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
“我们严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在财政资金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共同参与,投身教育、发展教育、服务教育,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优良服务和良好环境。”该县县长李东岭称。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自2017年以来,鄢陵县投入9.18亿元用于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项目建设,规划实施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1所,比市下达目标任务38所增加13所,总建筑面积42.15万平方米;投入近1.8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对该县17所初中和116所小学实施提升改造,先后配备计算机教室120个、初中劳技教室17个、初中数理化生教学仪器17套、图书106万册,为该县618个中小学教室安装“一体机+高拍仪+推拉黑板”模式的教学终端。目前,该县所有学校实现“班班通”“堂堂用”,该县于2018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验收和国家认定。
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源自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同追求。针对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紧张问题,鄢陵县采取改建、扩建、新建、搬迁、腾退、回购等方式,努力扩大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先后改扩建鄢陵县二高初中部和鄢陵县实验小学文明路校区,新建鄢陵县教育园区实验中学,新增中小学学位5100个;搬迁鄢陵县职教中心,将腾退出的原校址改建为鄢陵县人民路小学;回购翠柳路鼎华外国语小学,作为鄢陵县实验小学翠柳校区,新增小学学位3860个。同时,结合城镇化发展进程,该县规划建设3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有效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和留守儿童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
在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方面,鄢陵县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加大民办教育“以奖代投”力度,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拿出500多万元奖励民办教育,鼓励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教育事业,重点打造鄢陵县外国语学校、华诚学校、金汇实验小学、鄢陵县实验幼儿园等一批优秀的民办学校,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与公办学校优势互补的民办教育发展格局,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创新争优
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新时代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该如何适应新要求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直以来,鄢陵县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突出培训实效,仅2019年暑假就组织培训中小学校长115人、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232人、县级骨干教师360人,轮训中小学教师近3700人。此外,该县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发挥“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示范引领作用,助推教师、校长教学水平和办学能力向更高层次迈进。
针对农村教师缺编、教师队伍补充不足等问题,鄢陵县不断健全教师补充机制,每年按照“缺一补一”原则招聘新教师。近3年来,该县通过特岗招聘、公开招聘、“村官”转岗、考核招聘等方式先后补充中小学教师870人。
中原基础研究院托管陈化店镇中小学,成立郑州国庆花都学校;鄢陵县人民路小学与许昌实验小学联合办学,成为许昌实验小学鄢陵分校;鄢陵县实验小学实施“一校两区”管理……多年来,鄢陵县积极探索“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委托管理”等办学模式,带动新(改)建学校、薄弱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方式、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升档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城乡、校际差距逐渐缩小,农村中小学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成效最终要靠质量来检验。鄢陵县大力实施《鄢陵县教育质量五年提升计划》,重点围绕校园环境、教学教研等方面实施常态化管理,通过实施“质量兴校”“科研强校”“品牌立校”行动,实现了市政府确定的精品学校创建目标。目前,该县共创建市级精品学校1所、市级名校2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48所、市级规范化管理学校78所。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该县着力构建大课堂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抓好教学教研、学校管理、质量监测等环节,强力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数字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村孩子随时共享线上线下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鄢陵县委书记尹二军深情地说,今后,该县将把提高教育改革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带着情怀、带着使命,扛起办教育的责任担当,着手谋划“新三年攻坚计划”,使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进而推动该县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迎来鄢陵教育新的春天。
责任编辑: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